瓷器款字鉴伪
手珠
艺术动态
奇石
下一篇4 2012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瓷器款字鉴伪

陆家仕 
“内府”题款碗(藏友提供)
 

中国是制瓷大国,瓷器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古瓷价格的攀升,赝品充斥市场,从瓷器款字鉴伪也是一门学问。     

瓷器款字何时始

瓷器有款字据说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者,其书法大致相类于“大观”钱,偶尔有“政和年造”款字。元瓷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识,民窑底有字者极少。明瓷款字花样甚多。明代官窑瓷款多用“某某年造”字样,也有用“制”字者。清瓷概用“制”字,用“造”字者极罕见。这些应是最基本的款字常识。

瓷器款字作伪特征

清代道光至光绪初年,瓷器款字作伪的手法还不甚高明,因而较易识破。这些瓷器伪款有一基本特点,就是爱挑拣历史上稀见年号来作伪。

上世纪三十年代,文物市场有一种仿越窑瓷,器底伪刻“太平戊寅”(三国吴会稽王孙亮年号)款字,以售伪。那时被用来作伪的较为有名的年代款字,有伪托“淳化”(北宋太宗年号)、“淳熙”(南宋孝宗年号)的仿磁州瓷。此外,一些历史上短命王朝或者皇帝的年号,更是作伪者追逐的目标。例如明代的“建文”(明惠帝年号)、“洪熙”(明仁宗年号)、“泰昌”(明光宗年号)等,这些伪托款字瓷器不但当时甚嚣尘上,而且至今流毒甚广。

瓷器款字辨伪之难

有人认为,款字作伪自清同治光绪以迄民国,简直是满坑满谷防不胜防。尤其是光绪以来,无论清康熙雍正乾隆以至于上溯整个明代的瓷器款字无不有伪冒者。一些鉴定者想藉瓷器绘画来辨其真伪,但是这些仿制品之绘画,有的精致到足以乱真的程度;另一些人则欲从瓷质方面进行辨伪,而伪品中瓷质之精者也能达到鱼目混珠的程度。所以有专家认为,对这些仿制品,能够加以辨伪的手段十分有限,仅能从瓷器胎釉上作一些考察。但是若非极细心的鉴定高手,也未必能够鉴别出来。因为精于制伪者,所制必有一二特点与原物相同之处,鉴定者稍不留意,就会为这伪造的一二特征迷惑。可见瓷器款字辨伪确乎难矣,藏友不可轻易相信“款字”,而要综合判别。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