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定格在2012年3月6日上午10:15分,位于省城北二环(蒙城北路与砀山路交会处)的华孚·城隍庙商业广场,半天都看不到一辆车。这个昔日号称是“安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似乎只有外立面“一楼窗帘、布艺”、“三楼休闲服饰”的标牌,才能说明这里还与家纺有关。
“开业已有五年了,因为企业的责任,所以华孚还在坚守。希望130位老城隍庙和女人街商户的到来,能给这里注入新生机。”一直没离开的华孚·城隍庙招商经理包西来感慨地说。
曾经的“开山之作”
3月6日,在华孚·城隍庙市场的入口处已经拉起了横幅,“欢迎城隍庙商户入驻华孚·城隍庙商业广场”。包西来告诉记者:“虽然有部分城隍庙和女人街商户入驻三楼服装区,但是二楼童装区域还在装修,还有部分商户可能晚些时间入驻。”原定于3月17日和庐阳区政府一起办的欢迎仪式,也将推到月底。
“希望他们的到来,能给华孚·城隍庙多带一些人气,北二环一直只有我们在孤军奋战,也该需要支援了”,包西来由衷地说。上午11点左右,应该是一个商场人气最旺的时间,整个华孚·城隍庙里都看不到几个顾客。而唯一有些人气的四楼皮草区,商铺大多都空空如也,唯一的喧闹来自于水星家纺,一些搬运工在往里搬运着成袋的货物,这里已经成了他们的仓库之一。
回想当年的进驻,身为中国制造业500强的华孚集团也是信心满满,包西来点评。华孚·城隍庙作为其在合肥的开山之作,目标是做安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分享安徽200亿家纺“大蛋糕”。2008年4月24日,华孚·城隍庙盛大开业时,满铺率也达到85%,欧贝尔、金盾、依情等国际、国内家纺品牌也签约入驻。
长达5年的困局
2012年,已经是华孚·城隍庙在合肥的第5个年头。 “原来1184个经营户,现在只剩下240个了。”包西来说。回想华孚·城隍庙的发展,除了多灾多难,包西来也找不到其他字眼了。
2004年,华孚集团在合肥拿地时,还是政府的重点招商引资工程。“根据当时141城市发展战略,庐阳区将打造的中央商务区,是以我们为重点,形成蒙城北路新兴大型商业中心,重点发展服装、饮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形成特色商圈”,包西来说:“但没想到等我们开业时,这个商圈都不见影,原来说要建的能带动人气的合瓦路小吃一条街也没有。”
“2008年5月份开始,北二环就开始了漫长的修路,整整修了9个月,这是事先我们压根不知道的”,包西来回忆:“原来还有11辆公交车经过这里,后来修路封闭,变成了一辆公交也不通,这种状况维持了半年。我们当时没有办法,只能开通2辆大巴车,去公交四公司接经营户来上班。”
“为了聚人气,我们马上准备把1楼的窗帘、布艺搬到4楼,1楼完全以中低端的小百货为主”,包西来说,而在市场开业之初,预定的经营业态——1~4层以家纺批零(包括家居、家装、家饰、家居休闲服装等)为主,成了“泡影”。
人气,是“新生机”?
华孚·城隍庙的三楼357号,是老城隍庙的摊贩黄丽的新门面。2月底就已经搬进华孚·城隍庙的她,一口气租下了40多平方米的铺位。店面明亮了,美丽的衣服也能挂上墙,现在的她唯一担心的就是商场的人气。“直到下午2点多,才上些客人。虽然这里的环境要好点,但是人气真不能比”,黄丽说。从2007年开始做服装生意的她,一直在老城隍庙摆摊,虽然那边的摊位费1000元/月,但是不愁生意。华孚·城隍庙铺面租金12元/平方米,政府还补贴5元/平方米,但是一交就是半年或者一年,黄丽说。
但华孚·城隍庙的老经营者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从去年9月份,将原来的铺面扩张到14000平方米的黄钰红,打算将自己的生意做成百货精品城。“我们当时是从旁边的商超搬进华孚的,选择这里不仅是因为住在桃花社区,更是因为这边租金适中”,她说。开业之初,黄钰红就在二楼定下350平方米店面、三楼定下240平方米店面,分别卖鞋和衣服,零售为主、面向单位的团购业务,让她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华孚·城隍庙,未来也会把1楼打造成百货精品城”,虽然没有了当年“纺织城”的雄心壮志,但是华孚现在的选择更稳健,从包西来的口中记者获悉,老城隍庙的商户的入驻,也将给华孚·城隍庙带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