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在天坛祭天仪式上“皇帝”敬给上天的酒,将由沱牌舍得酒独家赞助。此事引起一番热议,不少人认为这听着实在有点滑稽。对此,当事双方天坛公园和沱牌舍得酒分别表示,双方都认为彼此价值观契合,所以进行合作。天坛公园方面承认合作中涉及经济赞助,原因是正常门票收入无法支撑花费巨大的祭天表演。(3月7日《北京晨报》)
如专家所说,祭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最庄严的祭祀仪式,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神圣性和纯洁性,在这种场合由商家出钱使用“指定用酒”,给人的印象不太严肃。
不过在普通人看来,专家大谈文化有点上纲上线,天坛祭天仪式并不是真的祭天,只是一场表演,现在能够拉来赞助,经费充足了,无疑更有利于表演。一个逼真的表演不就是更好的祭天吗?
然而笔者以为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行为早就在神州处处开花,这无疑是值得商榷的,同时屡屡被仰之弥高的文化,为何总是屡屡沦为经济的婢女?
龙应台在《文化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读了上段话,再联系新闻中商业化的祭天,我们如此地将传统文化商业化,更不顾一切地构建现代的商业化文化……以此类推,我们“商业”了自身,也“商业”了他人,他人也将我们看成一种商品,甚至一些人自愿且自得地将自己看成一种商品,为自己能够拥有商业价值感到自豪。我们自然而然陶冶其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就这样被改变了。商业化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拉赞助,那也拉赞助,只要能有赞助,只要有赞助,管什么传统的文化,本身传统一词就不曾存在于一些人的字典里。
虽然指定用酒祭天可能无需过分指责,但这起事件无疑充满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