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亲”不成 亲家成冤家
躲得了一时躲不过半年
上了桥就不下去,当停车场哪
丈夫只顾“寻亲”不顾家
精神病女子深夜迷路
30多岁男教师从教学楼坠亡
下一篇4 2012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娃娃亲”不成 亲家成冤家
男方父母想办婚事为儿子冲喜,女方悔婚,两家闹上法庭
程磊 商志强 记者 刘欢
 

星报讯  18年前,两近邻为十来岁的孩子定下“娃娃亲”。后女方小朱悔婚,为了彩礼两家老人几成仇家。3月7日上午,收到女儿汇款的老朱到法院交款,两家人和解。

老朱和老周比邻而居20多年,朱家有个女儿叫小朱,周家有个儿子叫小周。两个孩子同年出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看着两个孩子从小青梅竹马,两家人在孩子十来岁时,按照旧俗定下了“娃娃亲”。小朱大学毕业后到外地打工,而高中毕业就踏入社会的小周继承了父亲的店面。待子女们都长大步入社会后,两家老人开始积极筹备为子女谈婚论嫁。

2006年8月,小周意外摔伤了腿,构成九级伤残,从此腿脚不便利。面对儿子的不幸,小周的父母想办婚事冲喜,让未来儿媳小朱照顾自己的儿子。本身就对“娃娃亲”不满的小朱,在父母的催促下最终摊牌:不会承认这桩婚事。得知小朱悔婚,小周父母索要已经给付的10万元彩礼。而朱家早已用这笔钱建房,无力偿还。“丢了媳妇失了财”,周家不禁翻脸。经村委会调解两家签订相关协议,但朱家未履行。小周父母则邀亲戚前往老邻家理论。争执中,他们将小朱父母亲打成轻微伤。

2011年初,两家各自将对方告上法庭。朱家索赔医药费等,周家索要彩礼钱。法院依法分别支持两家的诉请。法院判决后,老周夫妻满腹怒气说:“我们是受害方,不但没了媳妇还拿不回钱,现在儿子还等钱找对象,不可能给对方医疗费。”老朱夫妇也喊冤:“我们当不了女儿的家,她不愿意我们实在没办法,这钱又不是我们吞了,实在没能力还。”

经双方申请,执行法官数次调解。2011年9月,经执行法官劝说,小朱同意还款。两家约定,2012年3月10日前给付第一笔4万元款项,余款在一年内付清。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