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王小妮用诗人的敏锐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
几年前,王小妮写道:“我不准备遥远而闲适地去谈未来,以及同目前中国现行教育方式不同的其它样式。因为我们身边的这一代孩子,不可能静止等待,不可能不长大。不可能被三十年之后更美好的太阳去照耀。我知道我的生命是多么短促。”于是,几年后,我们读到了《上课记》。
在这本书中,她记录了从2006年到2010年五年间和学生们相处的故事,记录了来自中国各个省份、城市、乡村孩子们的言行,记录了她对于教育的严肃思考。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学生,不是抽象的数字,那是一个个有感受有喜怒哀乐的生命,一张张青春的脸后面是一个个组成社会的众多家庭。王小妮以她深切的爱,自觉负担起在这些年轻人心中点燃理想主义之火的责任。这是一本令人心惊的书,也是一部沉痛的书。
它记载了一个时代在年轻人心中留下的恐惧、迷茫、贫乏、冷漠和黑暗,也记载了一息尚存的希望、温暖和抗争。它以最敏锐的触角,触及了社会各个层面最深处的暗潮涌动和它们对年轻人心智的控制及影响,也袒露了一个教师秉持良知和责任倾尽心力热爱和引导下一代人的赤子之心。
这甚至不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甚至不仅仅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们交往的故事,它是一个时代真实而残酷的映像,关乎到民族生死存亡的未来。正如王小妮所说:“上了六年课,我相信做个好老师并不难,真正的问题远比做个好老师复杂得多。”表面上看,不去捡脚边滚落的一个鸡蛋、不仔细观察一个面具而可以信手就能写关于面具的作文不算重大的错误,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此,孩子们便可能在考试中作弊,进而否定现实真相,甚至可以视撒谎、欺骗、告密、为私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是天经地义,这一切,不正是毁坏一个人的心智、毁灭一个民族希望的事实吗?
十四年前,王小妮曾因邹静之《女儿的作业》一文说过一句话:“我准备向诗人邹静之致意,他说出了本时代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十四年后,我读了《上课记》,我要说的是:我要向诗人王小妮致意,她不但记录了本时代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而且她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我们、为孩子们保留了一苗希望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