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业负担过重顽疾不治的再分析
微笑之美
浸在书香里的快乐
下一篇4 2012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对课业负担过重顽疾不治的再分析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 马跃
 

寒假中再一次翻阅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有一点让我感慨颇多,那就是本来是一件非常微小、非常平常的事——学生的“书包问题”,竟然被写进了最高级别的规划上,竟然上到了“国家”层面,而且用了整整四段文字来表述,肯定会让局外人有点百思不得其解。近日看到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一些新闻,也看到了合肥市就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所出台的措施,不得不就此问题再去思考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的存在已有不少年头了,之所以现在能登上“国家战略”的台面上,足见其顽疾之深,影响之大,也暗示出直到现在仍没见其改观,甚至还有加剧之险,现在也是到了“不得不”的时候了。虽然,现在级别提高了,是不是就能“化险为夷”了呢?不见得。中国的能人也不少,研究它的人也不少,看来还是没有找对路子,该走出办公室深入民间、学校,蹲守一段时间实地体验。这里需要静下心来,从多方面观察、了解并深思,挖掘一下造成课业负担愈减愈重、久拖不决的原因来,然后牵涉到哪一方面的,各领责任,一齐用力,才能起到效果,千万不能只归咎于学校,只归责于老师。

一、课业负担重的罪魁祸首当属家长的功利思想

因为中国的国情决定着,暂时还不可能达到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存在着考试选拔,升学竞争,所以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课业负担的“食物链”。

1.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思想本没有错,但一旦大家都“较上劲”了,就势必造成了“交通拥堵”。互相攀比,互相较劲,也互相传染着,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都把种种负担用父爱、母爱的蜜糖包裹着,倾向孩子们。孩子们落得是爱你口难开的酸涩。这就是补课之风为何禁而不绝,各种补习、培训班火爆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对老师作业布置少了反而埋怨的原因了。

2.上级的考评。教育的质量体现是很宽泛的,而其中的考试成绩、升学比率是个较直观、简便的东西,所以人们往往就拿它来说事。虽然近几年有一些“禁令”,比如不准排升学率,不给排名,但暗地里这个话题仍很兴旺,人们都对此乐此不疲。高考,在省一级,所以各地市之间有比较;中考,在市一级,所以各区县之间有比较。每年放榜之后,各级部门,各个学校都在第一时间里想方设法去打探各路消息,都会在各自盘点,无论是从“横”的方面与他人比较,还是从“纵”的方面与自己过去比较,都是社会、国人们长时间津津乐道的话题,又有几个能对此不屑一顾呢?所以,各类领导们,经常会用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来指导学校的工作——“在保证教学成绩不下降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一旦高考或中考不理想,可能校长们,再到老师们的日子都不会好过。这一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学校、老师的头上,谁还能心稳如泰山?

3.学校、老师的顾忌。遍访当今中国在世人心目中或口头中传颂的“名校”,有几个不是以升学率高而铸就成的?至少现在还没脱离这层次。名校的效应、名师的传播,让这个社会有孩子教育责任之人都趋之若鹜。真印证了“奖杯不如口碑”这一句话。这份荣耀让一些人惊羡,也让一些人向之努力,让身居其中、居于其位的人神经紧绷,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再加上上级的指标,考核的压力,为荣誉、荣耀而战,在让别人“羡慕嫉妒恨”之余的场面也同样又包含着艰辛、惨烈,甚至还有一点点悲壮。

在现在这种国情、社会环境的驱使下而产生的这些思想意识,都能说出一定存在的合理性,也正是如此,所以,大家又都很难或不情愿自己让步,便都“枪口一致向外”,去指责其他方面的种种不合理,而就是从不去检点自己的不足。这样的结果便是,大家便把自己所担负的责任,都一致对准所监护的对象,转嫁给我们的孩子、学生,你一定会想象到那一种“乱箭穿心”的悲壮吧。我们这些可爱的花朵们竟能承受住这样的“集团式进攻”,其忍受、忍耐之力应该比我们这些成人们都强大,这让我是自愧弗如!

这些方面是无形的,来自于家长的思想、意识——需要各方面的人士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能克制自己的言行,减少一点功利思想,千万不要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最后做的又是另一套。纵观历史发展的规律可知,任何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都先源于思想上的觉醒与进步,如果我们的国人不在思想、意识上先来个革命与洗礼,其它方面再作改革、创新,都只能是“换汤不换药”。

二、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非科学性

1.学科繁多不说,内容上的难度之大让人多诟。教材改了很多次,可让人感觉到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先进,甚至还有的学科让人觉得不如从前。这其中可能有经济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所驱使,所以教材的改选仍需我们的上层关注。难度不降低,学生的负担又怎能降低?一道数学题就可让学生一小时都拔不出泥潭,即使布置的作业量再少,仍让学生没时间让心情闲适下来。

2.对英语的过分强调,不仅伤了学习母语的胃口,也挤占了中小学生近1/3的时间。以强制的形式让所有中小学生学外语,其投入与产出比为多少?其资源的利用率有几何?这些没有去衡量过。假如调查一下国外的中小学生,我们中国的学生在这一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占去了他们课业负担时间的1/3,这在国外的学生身上应该是没有的。

3.初三下学期的课程时间极度不合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体育考试所占去的时间就很多。这样,在只有3个月左右的实际教学时间中,既要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还要安排总复习,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整个初三下学期,老师与学生几乎都是在拼着命地跑,是连轴转,一个训练接着一个训练,一场考试接着一场考试,没有一刻歇的工夫,不能喘一口气,这样的负担谁能解?

三、理想化中,人为绑架负担

生活中常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当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中,就存在着这种打着科学、关爱的旗号实则干着负担之事的现象。比如,九十年代以前的中考,只有文化课考试,后来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弱了,要加强,便出现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后来,又认为学生的体质下降严重,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便又生出了体育中考;还比如,据说中小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也需要培养,马上又将这一方面纳入教育范围……这些方面好不好?好!这些方面需要不需要?需要!但假如不作任何变通,就这样生硬地增加上,即使是傻子也明白这都是“多出来的负担”。这些在办公室里研究出来的或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案,实则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不先对现有的课程设置,学科内容、难度等作调整,而只零星地改,可以说每改一次,都是在增加一次负担!不在其它方面“减”,只是一味地“加”,这也是一幅现实教育减负工作的讽刺画吧。

《纲要》中还提出,对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率先在小学生中减负,这个目标可以说基本实现。小学生之所以负担好减,就是因为他们全部就近入学,取消了升学考试,而之所以偶尔还有所抬头,可能还是偶尔又强调了考试评比了。假如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也都能这样取消考试,我想这个负担就再也不会是负担了。可这对现在的中国来说,还不可能实现,所以面对现实,以上所分析的负担产生之因当予以重视,并努力解决它,对症下药,一齐用力,才能让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尽量减下来。

减负,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