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城北乡的冬麦田里(外一题)
“弱者”的智慧
一条河的闲话
年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条河的闲话

王贤友
 

淮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关于它的记载在甲骨文和钟鼎文里就有了。它孕育了一个民族——淮夷,留下了人类文化遗址竟达一百多处……

这条河流的历史到底是什么?它以什么推动人类的前进?是学术构成?是思想追求?是价值理念?是主义还是伦理?也许,就是以泥沙俱下、大浪淘沙的气势和胸怀,驱动社会前进的车辙!

淮河不断遭受泥石流、山洪问题,以及人为的破坏,但它仍然为我们带来熟悉的泥土,浓烈的乡情,亲切的乡音,和无数慑魂的故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矗立在中华民族之林。

那些生在淮河边,长在淮河边的人,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文学的细胞……

如流过冬,流过夏,也淌过东,淌过西的歌谣“北有黄河南有长江,我家就住在正中央……”

在另一首歌谣“说奇怪也不怪,行善积德能发财;作恶终究没好报,头秃眼瞎理应该”的背后,是一个不曾被扼杀的故事。是说淮河岸边的潘郢村的李老汉为人忠厚,不论本村哪家遇到困难,他都解囊相助。哪怕家里有一碗饭,也会分半碗给揭不开锅的穷人吃。一天他在洗脸盆里发现有一棵树的倒影,树下有一只鞋,此景很像他曾见过的一样,于是,他找到了那棵树……从此,他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但他助人的一颗心依旧。这就是流传在淮河边的民间故事《积善树》。

对于这个故事,有人认为要保护,它传承着我国人民朴素的价值观,行善,助人为乐,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要摒弃,它宣扬的是因果报应,是迷信,是“糟粕”。

其实,它涉及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面对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要辩证客观。对于糟粕,当然要摒弃,不要保护。但是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谁来判定?不但时间会对糟粕有不同的看法,空间也会使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对美的要求不同,审美观也有很大的差异。当人类在经历观念的反复之后,堪称现代人对文化起码要有一个基本意识,文化是多元的,自己不喜欢不一定就是糟粕……

我们的传统哲学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讲究容忍,包容,要有度量,要有涵养,要有历史的眼光。

这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会打捞到一些大致相同的残砖断瓦,它们验证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哲学论断。

至此,我们明白了我们眼前的淮河,它流过秦汉明月,淌过唐宋诗词,也漂过我们不知道的舟楫鱼帆。

假如,外力不去设法改变淮河,它就会沿着自己的方式流淌,也会抛弃一些东西,沿途吸纳一些新东西,以保持自己的生命生生不息,流向长江,归于大海。这是否像我们的传统文化,以自己的方式传统下去?

在淮河岸边散步,就如我们以一种方式和速度向现代化奔跑。奔跑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奔跑时,身为中国人,不能把爷爷奶奶给我们穿在贴身的小棉袄也给“跑”掉!

有媒体竟称在美国的第二代华人是“香蕉”,意思是说他们有华人的长相,其思想、观念已是美国化了。这种“香蕉”现象,也许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民族确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我们却找不到有五千年的房子……

我们不会成为人类文化的又一个遗址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