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关于三国的遗存与传说很多,但客观地说,真正称得上三国真品和精品的只有合肥三国新城。它是怎么建成的,又发生过哪些与之相关的战争?本文为你解读。
三国新城的由来
公元230年,魏都督满宠向魏明帝打个报告,说:“合肥南近江湖,北远寿春,东吴水军进攻很容易,我从寿春前往救援很难,必须先击败敌人主力然后才能解围。合肥城西边三十里,有奇险可依,可筑一新城,移驻城内之兵,与合肥城互相呼应,把东吴水军引到岸上来打,是最合算的。”魏明帝批准了他的计划。满宠慎重选址,精心策划,把城规划为长方形。1977年,经过测量,内空为南北长330米,东西宽210米。《嘉庆合肥县志》载:“围三里,共十八墩”。今人统计,占地540亩。外有城河,内有城墙,深沟高垒,异常坚固。
借助新城击败孙权
城刚建成,233年,孙权便率水军攻合肥,在船上过了20多天,不敢上岸。于是上岸炫耀一下武力,打算撤回江东。满宠料定他的动向,由新城出兵设伏,中途痛击,斩杀数百人,孙权狼狈而归。
公元234年,东吴分东、中、西三路伐魏,东路向扬州,西路向襄阳,中路由孙权亲自领兵十万攻合肥新城。满宠募敢死之士用松枝扎成火把,浇上麻油,夜袭吴营,把攻城器械全部烧光,并射死孙权的侄子孙泰。再次挫败了孙权。
新城保卫之战
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253年新城保卫战。
当时的东吴大都督是诸葛恪,他倾巢出动,集20万之众,耀兵淮南,强攻新城。
魏牙门将张特与乐进的儿子乐方率3000名士兵顽强据守。他派遣郑像去寿春求援。郑像夜间出城,白天蜷伏在草丛中,夜里爬行突围。不幸被吴军从露水痕迹中发觉,落入敌手。吴军诱他至城下劝降,他口头答应,向城头高呼:“叫张特出来见我!”城头上果然出现了张特的身影。郑像说:“张将军加油啊!增援大军很快就要到了!”话未落音,人头已经落地。郑像的精神激励了魏军将士的守城斗志与复仇心理。
战争持续了90多天,双方都十分疲惫,尤其是新城城墙残缺,极易攻破。张特心生一计,派人持着将印到吴营议降,说魏军为什么拼命顽抗、不早投降呢?因为魏国有个规定:守城满一百天,援兵不到而城破的,守城将士的家属免于追究。现在快一百天了,你们不要进攻,双方都好好休息休息,到了一百天,我们马上出城投降。诸葛恪信以为真,下令停止进攻。张特抓紧时机,加固城垣。百日期满,魏军不但不降,还登城叫骂。诸葛恪气急败坏,下令死攻,张特仍沉着应战,又苦战20多天,吴军伤亡惨重。这时正是暑热天气,吴军又疾病流行,死亡过半,怨声载道,士气低迷,毫无攻克新城的希望,诸葛恪只好全线退却。他回到江东,立即被吴主孙峻所杀。此后东吴再也无力北伐了。
三国新城的历史价值
整个三国时期,东吴曾九伐淮南,六攻合肥,曹魏之所以能固守合肥,令东吴无功而返,除有刘馥、张辽、李典、乐进、满宠、张特这班贤臣良将的因素之外,新城所起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满宠的军事思想也是高人一等的。
关于诸葛恪攻打新城的惨烈场面,《三国演义》写得生动;《三国演义》电视剧《吴宫干戈》一集中,更用艺术手段,把当时“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的惊心动魄情景,再现在观众的面前。但因宣传不够,住在新城眼皮底下的合肥人熟悉这段历史的并不多。
新城由三国对立而产生,又由三国归一而失去它的存在价值。从公元230年至公元280年,实用了50年。以后便人去城空,因位置偏僻,1800年无人问津,长期风吹雨打,土城墙倾塌,变成一座荒凉的、但它是真实的、蕴藏着丰富而纯净的三国文化的古城址。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阪电视台《三国万里行》剧组拍摄新城遗址时,说:“我们从西安、汉中、襄樊到合肥,一路上看到很多三国景点,都是后人加工的,有的还是最近打造的,只有这个古城址是实实在在的三国真品。”他们饶有兴味地留下许多宝贵镜头。像这样特色鲜明、历史价值极高、合肥独有、世界罕见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百倍地珍惜、妥善保护,精心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