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气候中心发布重要气候公报,对入冬以来我省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悉,入冬以来,我省气候“干冷”特征明显,全省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沿淮淮北11个市县连续无降水日数超过40天。气象专家称,冬季尚未结束,尚不能定论就是“冷冬”,且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并未改变。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春节间
气象资料显示,入冬(2011年12月1日)以来,全省平均气温为3.1℃,与1981~2010年新30年气候平均值相比偏低0.6℃,比去年同期偏高0.2℃,与1992年并列为1986年以来第二低值。
平均气温空间分布为:合肥以北和大别山区0.5~3.0℃,其他地区3.0~5.3℃。与常年同期相比,除黄山市偏高0.2℃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其中大别山区显著偏低1.0℃以上。从平均气温百分位数来看,枞阳、岳西、金寨、蒙城气温排在历史低温年的前5位,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标准。
入冬以来除1月中旬偏高1.8℃外,其他各旬以偏低为主,其中2011年12月中旬异常偏低2.0℃。春节期间1月22~26日5天平均气温达到入冬以来最低,其中1月23日全省平均气温仅为-4.6℃。极端最低气温:沿淮淮北、大别山区-9.7~-7.0℃,其他地区-7.0~-3.3℃,主要出现在春节期间的1月23日以及25~26日。
11个市县超过40天无降水
如果说今冬的特点第一是冷,那么第二就是干。气象资料显示,入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9毫米,较常年同期(77毫米)偏少近4成,比去年多5毫米。
降水空间分布为:合肥以北17~30毫米,合肥以南至沿江30~80毫米,江南80~118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降水量均偏少,其中沿淮及江淮之间偏少5~8成。从降水百分位数来看,淮河以南有15个市县降水排在历史偏少年的前五位(降水百分位数≥90%),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标准。
入冬以来12月上旬和1月中旬降水偏多,其他时段降水均偏少。砀山、萧县、淮北、泗县、固镇、五河、阜阳、霍邱、蚌埠、明光和天长等沿淮淮北11个市县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超过40天,主要出现在12月中旬至1月中旬。受降水偏少影响,1月上旬淮河以南出现气象干旱。
冷空气频繁因大气环流异常
什么原因造成今冬冷空气频频,气温偏低呢?气象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处于中纬度,冷空气主要是来自北方极地地区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当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聚集,向东移动,向南爆发的时候,就会侵入到我国。
“特别是今年冬天,由于极地比较冷,环流基本上是一个大的低压,气象上叫极涡,极涡是一个很大的涡旋,如果冷空气涡旋集中在极地地区,不南行,中纬度地区就不大容易受到冷空气入袭。但是如果冷空气分裂成几个,特别是西风带发生了南北风增大的情况,这样极地地区原来低压逐渐转变成高压控制,偏北风加强,就把冷空气带来。今冬若干次寒潮的影响基本上都是这种天气形势造成的。”
全球变暖的趋势仍未改变
“异常的天气从气象角度来讲,还是短时间的波动。气候是一个长时间平均的结果,这种平均的状态总是有些波动。像2、3月份,是冬末春初的时候,大气环流由冷向暖转变的过程,往往不太稳定,容易出现波动性的现象。所以这应该还是属于比较正常的情况,出现局部地区的短时间的极端天气应该说也还是比较正常。最近来看确实这种极端天气在增多,也就是整个气候在变暖,变暖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稳定特暖、特冷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
气象专家认为,今冬偏冷属正常现象,全球变暖的趋势仍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