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多地发生校车事故,造成学生连续群死群伤,促使政府对校车安全的关注升级,校车安全再次成为今年省“两会”关注的焦点。连日来,多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校车安全”上,并向有关部门建议,要让全省校车成为“特权车”。
热点·背景 国内一年发生校车事故22起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一年内国内各地发生校车事故22起,死亡人数达到47人,平均每月有4名儿童惨死在上下学路上。面对如此惨烈的现实,相关部门去年年底开始考虑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目前,《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在听取意见阶段。
省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唐欣昀教授称自己一直关注“校车”问题,虽然政府部门关注校车安全是用血泪换来的,但这也是社会的进步。
热点·调查 农村偏远地区是“重灾区”
唐欣昀委员在调查中了解到,国内已经有一些地方在校车工程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比如浙江德清县、山东威海市等地,甘肃庆阳市校车出事后,更是拿出断臂勇气,决定停止2012年公车更新计划,将预算资金全部用于购置标准化校车,其悲壮之举不失为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也有不少地方抱着侥幸心理,校车问题仍处在空白状态。一旦有地方出现校车事故,这些抱着侥幸心理的地方马上开始跟进,称如何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等。随着这些“因噎废食”的表态,校车事故频发也自然“见怪不怪”。
省人大代表、黟县宏潭乡毛田小学退休教师汪来九扎根皖南山区学校从教四十载,现在虽然已退休,但仍在关心农村校车问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农村偏远地区不少教学点都因区划调整而撤并掉了,不少山里的孩子离学校有十几公里,因为没有专门的校车,多数都是家长自己联系的“黑头车”。他说,农村学生的父母多数都在外地打工,一般家庭不具备接送孩子的时间和条件,普遍租用价格低廉、设施简陋的农用车、三轮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是农村家长无奈的选择,但这些“校车”安全隐患非常大,所以他认为农村、偏远山区是校车最容易出事的地方。
热点·分析 教育主管部门有时也“很无奈”
来自教育部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为28.5万辆,其中符合标准的校车为2.9万辆,比例仅为10%。“校车安全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但这也确实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解决的问题。” 省人大代表、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荣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甚至用农用车充当校车,安全不达标、车况差、超载严重,驾驶员普遍没有受过严格训练,安全意识淡薄,这是当前农村校车十分突出的问题。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有时也“很无奈”,校车不安全,归根到底,还在于政府部门对教育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据张荣国介绍,今年春学期开学后,天长市就斥资2160万元购买了90辆高标准校车,取代以前的社会运营车辆,接送相关乡镇的6000多名农村学生。校车投入使用后,每学期每位学生按乘车次数缴纳乘车费400元或520元,相当于农村班线的平均乘车费用,产生的校车运行资金缺口由政府补贴。“这个做法值得提倡,或许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张荣国说,从省教育厅的角度,是希望各地政府能学习天长市的做法,把中小学标准校车配备到位。
热点·对策 要让全省校车 成为“特权车”
省政协委员、安徽师范大学艺术文化学研究中心李平教授说,我省在校车安全问题上不能滞后。他建议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提供必需的校车,是政府的责任,经费不足不能成为推脱责任的借口,我省对校车的预算也应该写入地方的财政预算。另外,要让校车成为“特权车”,校车需要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禁止超越等。
省政协委员、皖西学院宋军教授建议,我省应尽快出台幼儿园校车配备规格与安全标准,并组织相关企业开始生产,车身颜色和标识明显易认,座位高度、宽度和安全防护设备与幼儿适应,同时要符合我省省情和现有幼儿园成本承受能力;幼儿园和家长应帮助幼儿养成正确乘车、候车、上下车的好习惯,可以编写一些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乘车常识口诀,让安全乘车知识深入幼儿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