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却要扮可怜,“变身”马路红灯乞讨者。昨天本报对此报道后,读者纷纷致电本报,大多读者认为这种行为属于投机取巧,不值得可怜,如果施舍,还会助长他们好逸恶劳的恶习,希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踏实生活。
八成受访者不愿施舍
除了解热心读者的想法外,记者昨天还走上省城街头采访了50位司机和路人。其中,八成受访者与大多热心读者一样,对此种装残疾扮可怜而乞讨的行为十分反感。
在长江路与金寨路交口,司机张先生说起“红灯乞讨者”就显得异常愤怒。他说自己开车多年,经常在等红灯时被这些乞讨者“吓”到。
张先生说:“本可以靠自己的劳动过生活,却非要装残疾乞讨,同情他们就是纵容投机取巧的行为。”
司机宋先生说,他很讨厌一些乞丐在红绿灯口乞讨,这样太不安全了,碰到这种情况,他绝对不会施舍。
施舍不是帮助是放纵
读者小杨是一名年轻女子,她说自己以前看见路边乞讨者经常会给一些零钱或吃的。但当她开车频繁遇到“红灯乞讨者”后,不禁觉得这些乞讨者很自私,为了讨点钱完全不顾道路交通情况。
“他们有手有脚,你给了就助长了他们好逸恶劳的习惯。时间久了,他们甚至会把别人的同情当做谋生乃至发财的手段。”为此,小杨呼吁大家都不要理这些乞讨者。
“每次碰到一些年轻的妇女背着孩子站在寒风中乞讨,心里就倍加气愤,因为这样的母亲根本就不称职,但觉得孩子可怜,有时还会给予施舍。”司机黄先生说。
部分市民也很纠结
虽然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不应该施舍这些“红灯乞丐”,但还是有一些司机和路人,心中有些纠结。
“天这么冷,风还那么大,有时还抱着个几岁的孩子,也不容易!”车主吴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此外,有些长期驾车的男司机也说有时会给这些乞丐钱,“有的时候看见这样的乞丐,会愿意给他一点钱,当做善事,希望自己路上都能顺顺利利。”当记者提及这些乞丐给安全带来的不良影响时,这位司机师傅也很困扰,“所以我们也挺矛盾。”
居住在这些乞丐“工作点”附近的居民在表达对这类现象的厌恶时,也会偶尔提及他们的不易。“他们中午想去面馆吃碗面,老板都不让进去,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些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