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柏乡县招聘6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通过者称根据学历不同,他们被要求缴纳5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公益赞助”。(本报今日16版)
对于柏乡县借招聘大收“公益赞助”之举,有不少网友认为,“明码标价,公开透明,比单纯拼爹、拼关系等暗箱操作强多了。”虽是正话反说,但也不无道理。回到正题,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事业编老是充满着新闻?萝卜招聘、赠送事业编,现在又拿“事业编制”做起了交易。而做交易为什么又如此明目张胆?
根本原因在于事业编制管理是一笔糊涂账。
首先,由于编制管理的碎片化,事业单位编制数、实有人员数、财政供养数不相对应。事业编制管理碎片化的直接后果是编制总量失控,结构失衡,编制管理与预算脱节。最终导致在我国公职人员编制体系中,事业单位是超编的重灾区。
进一步细化来讲,县级编制部门较为混乱。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县级事业单位共有85.1万个,县一级事业单位最多,编制最多,为上下其手提供了空间。 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编制管理中“人治”色彩依然浓厚,领导的意志影响着编制的增减。
从大趋势来讲,随着《公务员法》的出台,行政编制收紧,事业单位编制变成“新宠儿”,因而成为某些公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违规用人的腐败温床。一个编制相应地意味着具有了一笔国家财政开支与应有的福利待遇,一个编制收取一笔“人头费”有了操作的可能。尽管上轮事业单位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但事业编制去行政化、考取方法法制化将是大势所趋。并且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历史惯性下,事业编这道“最后的晚餐”吃晚了,就过了这个村没那个店了。
要破解难题,关键在于加速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要彻底打破“大锅饭”“吃皇粮”的现行体制,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走上市场,许多乱象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