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花灯,元宵月夜乐融融
2012年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观花灯,元宵月夜乐融融

记者 刘海泉
 

舞龙、赏灯、猜谜、踩高跷、玩狮子、吃汤圆……正月十五闹元宵,欢天喜地迎春来,又是一番花香人醉的好景致。元宵节,我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据民俗专家介绍,观灯猜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既热闹非凡烘托节日气氛,又饶有兴趣还能启迪智慧,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自南宋始,至今不衰。

正月十五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

关于灯节的起源,民间传说更是纷纭不一。 有的传说,灯节源于汉武帝。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想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外出相会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从此,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灯。还有的传说,元宵灯会源于民间的“放哨火”等农事习惯。每年正月十五左右,春耕即将来临,各地农民忙于备耕等工作,一些地区的农民就在这天晚上到地里把枯枝杂草拢在一起,放火烧掉,以除虫害。

《夫妻观灯》描盛况

《夫妻观灯》是黄梅戏传统剧目,正月十五,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

“这出戏展现的正是我省皖南地区元宵节花灯招展的热闹场面。”安徽省民俗学会秘书长王贤友介绍说,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赏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至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在我省,人们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便是——挂花灯。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得富丽堂皇,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在街上挂起,供人们欣赏。

“有花灯,就少不了‘猜灯谜’。”王贤友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这一活动最早出现在宋朝。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在流传过程中渐渐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观灯,在我省已经延续百年,各地都有相关习俗。皖北有阜阳灯会,皖南有元宵圆灯之说,闹花灯遍及城乡。”王贤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遗憾:“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民间习俗越来越不受重视。比如广德县农村,往年都有走马灯、旱船和舞狮子等风俗,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已渐被遗忘,许多风俗和活动都没有了。”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