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协定书》的第一期承诺即将迎来最后365天的倒计时,尽管第二期承诺在德班气候大会上已经通过,使CDM(清洁发展机制)等碳交易机制在2013年以后得以延续,但欧盟的制度立刻又使CDM的国际市场迷雾重重。
《京都协定书》最核心的内容是:允许发达国家到境外去购买一部分减排量,用于抵消规定的指标。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可提供的CDM项目占到世界总需求的50%以上,仅初期4个试点项目就已获得77.35亿元的投资,截至2011年三季度,中国获签发CER(核证减排量)数量超过4亿吨,占全部CER签发量的一半以上,交易收入超过4亿美元,不折不扣地成为CDM国际市场最大的卖方。
中国身处《京都协定书》框架之外,不用强制承担减排义务,但中国主动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高华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陆天认为,自愿减排的举动将带来巨大的内需型市场,并且随着国内碳交易试点进一步建立,空白会被填补,交易体系会统一化,能够有效调节国内碳排放权的供需,国际市场上价格话语权也会极大提高,无论国内与国外,只要需求存在,那么CDM就能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