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南京锁金村一处路口,十多名身着制服的城管队员肃立围观占道经营的鱼摊,不一会儿,摊主便抵挡不住,匆忙撤摊。据了解,在该路边占道做生意的部分摊贩,在城管执法时软磨硬扛,城管队员便采取围观执法的方式,盯走摊贩。(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看罢新闻,笔者联想到一种比较成功的“县中教育”模式:从周一到“周七”,从凌晨到夜深,从课上到课间,学生均要处于任课老师的严密监控之下。说白了就是“盯人教育”。由于此法虽然不新鲜,但短时间内确有功效,似乎成了根治学生厌学情绪的“验方”。
比较城管“围观执法”,何其相似,学生变成了摊贩,老师变成了城管,一时间也确有成效,摊贩们扛不过城管们目光中的压力,只好走人。
几个城管盯一个摊贩,即便是再强梁的摊贩也要避锋芒,作“懂事”状。这样一来,盯人执法自然要比那种力量式的管理看上去令人受用。如此,推而广之,盯出了好的社会风气,盯出了美丽的城市环境,盯出个和谐社会,想象的力量是无边无际的。
实际上,这种盯人教育能否持久有效是另外一说,但上顺乎某些决策者的急功近利之心,下合乎诸多网友对温柔执法的期盼。貌似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搞出了一种貌似正确的城市管理方法。
不过,推己及人,笔者认为即便是对城管而言,这种多对一的执法,其耗神、费力,事倍而功半是不言自明的。然上有重压,下有期盼,情急之下在新年之际推出一种新颖的方法也算是讨一个好彩头,长长自己面子,改变下传统的城管形象。
而笔者认为,导致越管越难,越管越乱的根本原因,相当程度上正是出在这个穷形尽相的管字上。大禹治水能够成功,而他的父亲鲧却失败身死,给人的经验教训就是堵不如疏。与其极大地浪费执法资源,不如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
基于此,一个方法,原本稀松平常,而一旦能够有所见效,这条方法顿时便会熠熠生辉,以至捧成众多摸索者的必然选择。至于是必然还是巧合,成本多少效益如何,却鲜有人去计较,这几乎是一个通病。在此,我们不能不引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