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开始了,流传百年的中小学生寒假作业会出现哪些变化呢?昨日,记者在十堰市一小学校了解到:如果学生到社区当志愿者,即可免做寒假作业。(1月17日《武汉晚报》)
与西方成熟的志愿者行动环境相比,中国的志愿者事业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这既表现在人们的志愿意识上,也表现在对志愿行动的组织、运行和支持上。尤其是后者,我们缺少足够数量的志愿者团队以及相应的资金支持。因此,一些志愿行动常常需要一些名人推动,甚至某些志愿行动会有心无力、虎头蛇尾。
在志愿精神乏力的当下,发动学生到社区当志愿者,看似是打一场“志愿精神保卫战”,可以美其名曰“志愿精神从娃娃抓起”。并且当志愿者,即可免做寒假作业,一不留神,甚至可以戴上“素质教育”的高帽。
不过笔者要说的是,志愿行动岂可成为寒假作业的搭售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被绑架的“志愿”。志愿精神的第一要义是什么?是奉献。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
但是,当志愿者,即可免做寒假作业的点子充满了市侩的气息。真正想做志愿者的孩子不会不做寒假作业,并且笔者以为适量的寒假作业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孩子可能不愿意做寒假作业,为此,走过场式志愿一下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典型。由此,我们不能埋怨现在的孩子早熟了,这是一些过于冠冕堂皇的政策倒逼的。
与志愿精神相违背的志愿行动是哪一路的志愿呢?这样的做法在中小学生心里种下市侩的种子:志愿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来一样最为实惠的条件,志愿只是一件搭售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