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本报与合肥市建筑事务管理处联合主办“温暖民工返乡路、温暖他乡农民工”系列报道活动,分别派出记者,赶赴北京、厦门,寻找在外地务工的皖籍民工,陪伴他们一起返乡,聆听他们的故事和祈盼。1月11日,记者奔赴北京,走近皖籍农民工,直击他们的买票故事,与他们乘坐同一班临客,共同体验旅途的艰辛,聆听他们的回家心声,感受他们生活的苦辣酸甜。
高兴:拿到了钱,买到了票,我就知足
1月11日下午5点,在北京朝阳区辰光花园工地附近,一家火车票代售点,老谢正焦急地排着队,随着人流慢慢地挪到了售票窗口。
“买两张明天从北京到合肥的票。”他说。
“有下午5点50分的站票,要吗?”
老谢没有迟疑,随后大声喊道:“要!站票也要!”付了钱,他拿到了L727次临时列车的票。
1月11日晚上9时,辰光花园工地板房宿舍,停了电,工人们从外面拉来一根电线,接上插座,插上了裸露的白炽灯泡,照亮了房间的一个角落。
在这里,记者采访了老谢。老谢是合肥本地人,今年58岁,来北京已经有15年了,在工地上主要是管材料。
“我本来不是住在这个工地上的,明天要回家了,心情高兴,所以就来找解广生聊聊天。”老谢很健谈,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解广生,肥西人,今年54岁,一直在工地上做安全员,来北京将近7年,和老谢既是老乡,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我们10号才停的工,今天下午拿到了工资,4万多。傍晚的时候,我才到附近代售点买票,幸好买到了。”老谢一边开心地笑着,一边向记者展示着车票。
“拿到钱,买到票,就很知足。”当被问及回家前的感受,老谢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孙子16岁了,早盼着我回家了,从去年开始,就吵着给他买电脑。这次一回合肥,我马上就买。顺便再给老伴买身新衣服。”说着说着,老谢又笑上了。
记者在采访、拍照的过程中,54岁的解广生虽然话不多,但是很配合我们的采访,听别人说话,他脸上也始终荡漾着笑容,看得出来,此时此刻,他和老谢一样开心。
憧憬:选对了礼物,女朋友或许就有着落了
24岁的赵晓东,肥西人,是工地上最年轻的工人,主要从事测量放样。幸运的是,他早早买到了车票,而且还有座位;更巧的是,和他们一道回家的还有老谢和老解。
但说起这张座位票的获得,小伙子立刻倒出了苦水。
“1月4号凌晨3点多,我就跑到火车站排队,排第一位,一直等到上午九点开始售票,终于买到了。”小赵憨憨地说,虽然牺牲了一夜好觉,还是很值得,“有时候,排第一也不一定拿到票。”
正说话间,突然,手机铃声响起,小赵看了一下,趴到床上,半边脸埋进被窝,说话的声音也顿时温柔了起来。“肯定是女朋友的电话,催他回家呢。”工友们在一旁笑着起哄。
10分钟后,小赵挂断了电话,起了身。
“是老家的一个女孩子,还在物色中,成不成还不知道呢。”面对记者的询问,小赵有点害羞。
“这是最关键时候,回家的时候,赶紧买个礼物送给她,绝对印象加分,保准能成。”一旁的工友插了一句。
“电话中我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没具体说,就说她想要的,我又买不好。也不知道买什么好?”小赵有点犯愁。
“买个围巾、手套什么的,样式好看的,女孩子都喜欢。”
“怕你买了不合适,我估计女孩子说的是衣服。”
“可以让身材差不多的服务员帮忙试下,不就行了。选准了,女孩子穿着合适,保证开心。”
顿时,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帮小赵出主意。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