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没有出现偏题、怪题,政治和历史两科没有回避社会热点……昨天,合肥一线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合肥一模试题难易适中,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后高考命题方向,建议考生后期复习还是要回归课本,应对各科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不能抱侥幸心理,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能遗漏。
数学:没有出现“太难的题目”
合肥七中 左华
试卷点评
命题“稳中有变、稳中有新”
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适当考查新课标的新增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稳中有变、稳中有新”。题目数量、难度安排适宜,题目立意新颖,试卷难、中、易比例恰当。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整套试卷难度适中,没有过难题。文理科中选择题1~5题比较简单,6~10稍有难度。填空题中,文理科11、12、13题考生容易下手,14、15题较难。6道解答题中,每题都有一定的思维量,其中理科第19题的第2问、第20题的第2问、第21题第2问;文科中17题的第2问、21题第2问相对较难一点。
试卷有几大亮点:
1、淡化技巧,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通性通法的考查,考查学生基本功。如文理科第1、2、3、4、5、6、7、8、9、11、12、13、14、16、17、18题等。
2、突出对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强化数形结合意识。如理科第4、7、10、15、18题,文科第4、9、10、20等题。
3、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处命题,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如理科第8题是函数和概率的综合,文科第8题是立体几何和概率的综合,文理科第10题是函数与解三角形的综合。
4、强化数学应用的意识,如理科第14、20题,文科第14、17题,符合新课改观念。
5、突显新知识的地位。如理科第7、11、17题,文科第9、19题。整份试卷对函数部分的考查比例加重,彰显了函数在高中数学的重要地位。
6、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建模思想和化归与转化思想都有所涉及。
备考建议
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整理归纳
1、注重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图象、单调性、定义域等性质及变换;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求解与证明;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体积和夹角);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几种常见类型的概率问题等。
2、回归教材,领悟例题的示范作用。 历年高考都强调以课本为依据。近几年高考题目中,常常以课本定义,定理变换模式,加以判断;以课本的例题,习题变换条件,加以求解与证明。所以在后期复习中一定要抽时间认真地研读教材。特别是重点理解、领悟黑体字内容、各章节小结内容,全面阅读,不留死角,完成读书由薄到厚到由厚到薄的过程转变。
3、重视反思,尽量减少失误。做高考模拟试卷,每一份试卷在考完评讲后,应进行认真总结,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看一看自己在数学知识上还有什么漏点,认真加以弥补;在解题方法上是否还有薄弱环节,在总结解题策略上提高解题能力;看一看自己在思维上是否还有缺陷,从变换视角、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创适性。千万不要做好试卷对一对标准答案或听完老师评讲就完事,对易出错的地方应扎扎实实地进行整理归纳,形成 《错题集》。
政治:安徽区划调整等热点成为考题合肥七中 瞿著平
试卷点评
给考生留够时间审题和答题
试卷就如同中央经济工作的给今年的定调一样:稳中有新,又稳中求进。从结构上看,整体上和去年一模一样,由二十五道客观题和六道主观题构成,其中,主观题的数量和高考的要求一样,分量适中,学生有充分地时间审题和答题。试卷内容涵盖高中所学的四个模块,《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分量大,分别占分数值的31%和30%,《文化生活》明显偏少,只占到分数值的18%。整套试卷难度中等偏上,选择题中的第1、2、8、13、19等题难度较大,主观题26题的第一小问很容易走题,可能只回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没有扩展。
同时,命题人通过图表、漫画和新闻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套试卷很好地联系了当前的热点。如大消费等热点,选择题第3、4、6就有体现;安徽区划调整在主观题26题中就有体现。通过这些热点材料的考查,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和主人翁精神。
备考建议
任何一个考点都不要放过
1、全面撒网。要做到点点俱到、面面俱到,任何一个考点都不要放过,不能玩小聪明,自以为是地认为某个知识点不重要,这都是不可取的。2、心有考纲。全面撒网不是盲目撒网,不分主次,复习考点,有的放矢,这样的网才能网到鱼。3、口读手练。既加强准确的知识记忆,又注重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解题能力。4、虽然本次考试《文化生活》考得不多,但还是多关注。中央在今年的会议上表示要将文化产业提高到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历史: 体现了新课改高考命题的趋势
合肥七中 宋华俊
试卷点评
突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突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和运用,试题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史学研究方法等多层面,涵盖了必修三本书的内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和高考的分值设置相同。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分值分别约为43分、32分、25分。
题目的排列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排序,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的时空线索。试题全是以材料型试题呈现的,图文并茂,新颖活泼,材料的种类多样,有文字类,有图片类,有表格类(曲线图,柱状图,数字表格),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高考命题趋势。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多角度的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处理及概括归纳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体现了历史学科价值,具有非常好的导向性。
主观题颇具创新。第23题所给材料均为表格和示意图,基本没有文字材料,考生只有从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及柱状示意图中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才能得到较高分;第25题中材料一、材料二也是以图表形式呈现的,更突出考查学生全面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对图表内容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最后形成文字结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观题的设问合理,问题清晰,层次感强。
备考建议
关注长效热点和社会热点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注重中外关联、古今贯通。2、关注长效热点和社会热点,同时注重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常识的复习。3、注重答题能力的训练,提高读图能力,准确提炼出相关信息,用历史学科的语言答题,语言表达准确、规范、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