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试题让考生感到很亲切
2012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模”试题让考生感到很亲切
本报邀请四位名师第一时间点评试卷,并为考生备考支招
苏卫兵 星级记者 桑红青/文 倪路/图
图为考生走出一楼考场
 

昨天,备受关注的合肥市201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俗称“合肥一模”)盛大开考,记者昨天在合肥六中(南区)、合肥九中等考点采访时获悉,今年合肥一模难易适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各考点首日考试平稳。为了帮助考生及时查漏补缺,从而更好地把握此次考试所考查的知识点,本报特邀请了合肥七中四位名师撰写了分析文章,希望对考生后期复习有所帮助。

语文:题型等和 去年高考“非常神似”

合肥七中 汪培红

试卷点评

题目体现了安徽的地域特色

试卷以《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为依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念和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的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要求。试卷沿袭去年安徽高考语文卷的风格,可谓中规中矩;试卷的样式、结构、题型、题目的数量都和去年高考卷保持高度一致,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水平。同时,试卷又在选材上下工夫,稳中略求变化,文化含量增大,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力求创出特色。

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选文本身较平易,但要准确选择既必须关注全篇,又必须推敲细部,对考生来说,思维理解的活动量很大,广度和深度都颇为可观,有一定难度。文学类文本节选自《儒林外史》,故事相对独立,既有安徽的地域特色,又极具人文色彩,问题也是围绕着小说的三要素设置的,题干简洁明了,问题不难不偏不怪。但对于不爱读书,缺少积淀的同学恐难把握,甚至在阅读时就有文字障碍。

文言文阅读回归人物传记,平和规范,难易适中。诗歌鉴赏题中“渔父”的形象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隐逸的符号,折射了不同社会背景下中国文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这个选材也增添了试卷的文化意蕴,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语言知识和运用部分中错别字、成语和病句题可算是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去年的翻版。19题考查提炼概括能力,关注生活,有新意,有难度。20题非常贴近课本,提示我们课本不能丢。

作文属新命题作文,材料和题目关注人的心灵,简洁有意蕴。看到这个题目,“梦想”“理想”“憧憬”“追求”“精神家园”“超越现实”“心灵的自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各种相关话题会纷至沓来。

备考建议

考生千万不能指望靠技巧训练拿高分

考生要把背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否则极易写错别字;把背诵与作文结合起来,适当背点名篇,背诵的诗文也可以引用;把仿写和作文结合起来,增添文采;把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他们往往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把大阅读和诗歌鉴赏结合起来,他们是一脉相通的。最重要的是要把课外阅读和课内训练结合起来,把素养积淀和寻找技巧结合起来。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积淀,却指望在最后靠技巧训练拿到高分,这无异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化学:重视对核心内容的考查

合肥七中 牛淼

试卷点评

实验题保持了来源于教材的风格

1、实验考查突出信息获取。实验题保持了来源于教材的风格。第1、6、7、9、11、15、20、22、23题均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与原理。同时注重对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如20题“黑磷比白磷稳定,结构与石墨相似”。

2、重视对中学化学核心内容的考查。选择题着重考查化学用语、电解质、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基本理论。主观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离子反应、基本实验原理和技能、有机化合物等主干知识。整套试卷涵盖了电离平衡、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实验等主干知识。

3、考查经典题,注重推陈出新。利用熟悉的试题,在考查对象、试题的呈现方式或信息给予方式上有所变化,从而增加了思维容量。如:Ⅱ卷23题,这是一道2010年全国高考题,题中第一问经过改编后充分体现了对于试验探究的精神,要求学生用已有的实验知识分析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备考建议

后期复习贪多贪难不可取

1、扎扎实实打基础,贪多贪难不可取。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节再过关,注重总结归纳。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平时复习与练习都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每年试题都会涉及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医学、海洋资源、大气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知识等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联系的一些社会热点内容。

地理:试题体现了新课改方向

合肥七中 陈德银

试卷点评

试题灵活新颖、难易适中

“一模”地理试题总体难度适中,突出新课程理念。如选择题第9、10题,不仅要求掌握季节和季节变化的相关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把握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试题灵活新颖。如选择题第11、12题;17、18题;19、20题等,利用景观图、栅格图、等值线图来呈现地理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特别是审题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 ;综合题中21题以知识结构图的形式考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生要建立知识网络,孤立地学点或记点学科知识是不行的。

知识点覆盖面广。几乎包括了高中地理必修的全部内容和选修内容。重点考查了地球运动、气候、水、地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农业、工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自然灾害等主干内容。

体现了新课改方向。即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第15、16题,通过环境、资源、人口关系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第19、20题以“2011年我国冬小麦开始收获期分布示意图”考查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以有用的地理,彰显新课改理念。

备考建议

在后期复习中不要留知识盲点

1、考生要扎扎实实做好下一轮复习,继续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不留知识盲点。2、关注地理学科特点,重视材料、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注重提升获取新知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能力。

(下转04版)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