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科技新城“盯紧”民生幸福
2012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兵:
2012,科技新城“盯紧”民生幸福

杨萃 记者 沈娟娟 文/图
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李兵
 

一望无际的农田,普通的村庄,过去,这片蜀山脚下,被人们称作“合肥的西伯利亚”。

然而,在这不起眼的土地上,随着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立,一个又一个领先时代潮流的高科技产品相继走向世界舞台:世界第一台VCD、中国第一个全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中国第一台C波段全相参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一直以来,“高”和“新”,已成为外界对高新开发区的深刻印象。

“新的一批保障性住房即将开工建设,交通路网微循环逐步畅通,一批城市综合体即将落户,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除了在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中争先进位外,这是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兵眼中的另一个科技新城的模样。  

优势产业集群加速扩张

市场星报:合肥高新区已走过20个年头,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高新区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李兵:2011年合肥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跃升至第12位,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作为主引擎,高新区的工业也运行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经过初步预计,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同比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1.1亿元,增长49.1%。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1015亿元,智能家电、汽车与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加速扩张,文化创意、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快速成长。

让民生向幸福延伸

市场星报:晶澳、美国3M、普洛斯、日本精工、英国MICC(博侃)等一批世界500强或龙头企业成功落户高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

李兵: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新区对民生投入4.8亿元,全面完成省市确定的18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5443.74万元。

城乡低保一体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率100%,不仅如此,还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与大病救助机制,全区29196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发放失地农民养老、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资金1503.28万元。

此外,去年高新区新建保障性住房8465套,总建筑面积约46.89万平米,其中廉租住房220套,公共租赁住房8245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5903套,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批保障性住房将开建

市场星报:我们知道,去年高新区新建保障性住房近万套,今年在这方面是否还会继续加大投入?

李兵:今年,除继续抓好各在建拆迁复建点建设,还将建设一批新的保障性住房和拆迁安置小区。

具体来说,一个是加快长宁家园、柏堰雅苑三期、紫兰苑、惠民新村二期等4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投资约4.8亿元;再一个是加快推进复兴家园、永和家园三期、堰湖山庄、南岗第二复建点4个新建拆迁复建点建设,总投资约32亿元。同时,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配套工程也将同步实施。完成高新区供水规划的修编工作,确保一期项目(规模为20万吨/日)在2013年5月底前建成并投用。

打通“主动脉”和“微循环”

市场星报:我们知道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地点已经搬迁到示范区了,您能畅想一下,市民未来在西部组团这块出行上会感受到哪些变化和便利?

李兵:区域发展,交通先行,高新区的发展现在是重心西移,今年高新区的主干路网将向西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延伸主动脉,畅通微循环,续建道路2条4.3公里,新建道路11条10公里,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包括梦园路、生物医药园支路、浮山路、皖水路、燕子河路、明珠大道、文曲路、长安路、学田路、天龙路、磨子潭路等。今年还打算多增加新公交车,并根据园区居民、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路线。今后,不论是市民来高新区办事,还是企业来高新区投资,出行将更加便捷。

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呼之欲出

市场星报:无论是从民生还是从产业,合肥高新区去年的发展态势迅猛,那么在今后几年,有没有具体的规划需要实现?

李兵: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推动高新区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之年。从省内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政策叠加效应日益凸显,高新区是实施这些政策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现代化科技新城,更加注重民生幸福。

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高新区将全面建成城市西部副中心核心区。合肥高新区集中新建区实现GDP700亿元,工业产值2000 亿元,财政收入72亿元;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城市人均公共绿地16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以上,分别达5万元、1.8万元。

我们的团队要敢于“自我加压”

市场星报:面对“十二五”的各种新形势、新挑战,您希望您的团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精神?

李兵:我常认为,任何事情机会总是很多,但是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高新区现在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可以说是爬坡的阶段,我希望我的团队们有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精神,有敢于自我加压的能力。20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要实现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争先进位,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要自我加压,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奋力推进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

在《中国在梁庄》中鞭策自己

市场星报:您最近除了工作外,业余时间喜欢做什么?

李兵:业余时间喜欢爬爬大蜀山,看看书。最近正在读一本书,《中国在梁庄》,这是本反映当代中国农民生存状况的一本书,记述了河南穰县梁庄近30年来的变迁,以近似纪实手法呈现了梁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读这本书,重要的是反思和鞭策自己,高新区承担的历史使命,要坚持科学发展,要时刻把保障和维护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努力把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档案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地处蜀山脚下,董铺水库之滨,毗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空间广阔,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两度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