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瑶海区青少年足球、棋类等一批传统项目成为合肥市优势项目,蜀山区“一校一品”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包河区打造“百团齐开,百团争鸣”的社团格局,新站区教师科学流动激发活水效应……记者昨天从有关部门获悉,合肥市瑶海、蜀山、包河、新站等区2011年教育取得了喜人成绩,在社团、学校建设等方面结下了累累硕果。
瑶海区:强化特色是提升质量最好抓手
瑶海教育人以特色办学为抓手和突破口,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培养未来人才。2011年,瑶海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辉煌再续,蚌五小《我为二十埠河综合治理献计献策》科技实践活动荣获全国二等奖,38中机器人代表队荣获全国银奖,并拿下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男女团体冠军。
青少年普法教育取得重大成果,包括区政府在内的21家单位被司法部等联合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区校园文化创建展评隆重开展,“一校一品”的特色办学格局渐成气候,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先。瑶海教育电子政务工作“六网一库”体系建设、教育资源库“1+3”建设模式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均处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充分肯定。
体教结合发展有序推进。8所中小学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青少年足球、棋类、田径等一批传统项目已成为合肥市优势项目。
2012年,瑶海教育人信心满怀,扬帆起航,以教育强区的姿态和改革创新的智慧,继写新的篇章,为合肥教育、安徽教育再创辉煌。
包河区:打造“百团齐开,百团争鸣”社团格局
2011年,包河区教育体育局秉承将包河区建设成为“教育强区”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社团建设”为依托、突出主题活动,配合启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在各校中掀起了一股“社团建设”的热潮。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努力,现包河区共有在籍社团300多个。
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是必然出路。通过各校自身挖掘整合,围绕曲艺、文学、科技、服务、环保、心理、体育等类别进行差异化建设,打造“百团齐开,百团争鸣”的社团格局。“在刚刚举办的合肥市第二届中学社团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全市19个来自县区的社团代表中包河区一举亮相9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品牌化、特色化的目标打造。以校级学生兴趣为先导、以区级比赛为平台、以学生苦练为核心的三大原则使得一批批优秀社团崭露头角,一个个品牌社团“化茧成蝶”。
“少年强则国强”,包河教育人用实践来践行——把缤纷的舞台留给学生,让异彩的活动生出翅膀,载着梦想向前出发,让强者更强。
蜀山区:深化发展 打造品牌
蜀山区在完成全年主要工作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教育体育工作亮点频出。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逐渐成为蜀山特色教育的一张名片。 2011年蜀山区学生在全国、省市乃至国际比赛中捷报频传。在获奖面与奖次比例上居全省各县区之首,创历史最好成绩。
十年课改,教育教学研究收获累累硕果。学校快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今年征集各级各类课改成果77项,涉及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课堂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
随着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蜀山区注重管理机制创新。积极实施“南进西延北扩”战略,尝试“名校办分校”模式,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该区财政连续四年以每年增加2000万的幅度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教学优化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校-片-区三级教学教研网络的形成,”同课异构“教研”、“会诊式”教研、跨学科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教研模式在探索中不断呈现,而且教研成果喜人。“一校一品”校园特色文化基本形成。
新站区:教师科学流动激发活水效应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没有教师交流,只有校长才有机会去学习、引进,大面积、高比例的教师交流无疑丰富了学校间的交流,我们希望在‘抽血’同时刺激了‘造血’。”合肥新站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说。
2011年,新站区共有区属19所学校39名教师及2名中层管理人员实现跨校交流。大面积、高比例的教师交流,在新站区不但已成为可能,而且将成为常态。为鼓励城区学校教师自愿向偏远学校调动,区社会事业局制订了奖励、优惠政策。
教师交流激发了活水效应,促进了薄弱学校的提升,促进了教育均衡。同时,通过教师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文化交融的局面也正在形成。更为可喜的是,如今教师交流逐渐被大家接受,交流已经从一种制度转变成一种文化,很多教师已经在心目中把自己当作区域人了。
今后,新站区将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制度,着重提高骨干教师的交流力度,同时继续增加区域内优质师资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师交流数量,让新站区的教育更均衡,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