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张机票等您来敲定
2012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5张机票等您来敲定
欢迎拨打新闻热线2620110投票 推荐时间截止今日下午5点
记者 王玉 实习生 惠平平
 

今日9点开始,读者只要拿起电话,为农民工朋友投上一票,他就有可能免费乘坐飞机,回家过年。由本报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人社厅、合肥市城乡建委、合肥市建筑事务管理处、东航安徽分公司,共同推出“星温暖——温暖民工回家路”活动,向社会上征集各个工地上的几十位农民工朋友。因为回家的飞机票额有限,今日将采取读者投票方式,可拨打新闻热线2620110投票。明日,本报将公布最终由读者投票产生的15名“打飞的”回家的农民工名单。

胡兵:打工也要坚持学习

说起胡兵,工友们都说他是工地上的“小秀才”。因为胡兵每天干活再累都要看一会书才睡觉,他的口头禅就是:“打工也要坚持学习。” 胡兵的老家是福建的,因为家庭较为贫困,放弃上大学后来到了合肥打工。

杨文林:大厦亮灯的那一刻,我自豪

杨文林是安徽省党校教学楼建设项目的一名水电工,来自陕西西安,来合肥打工已经两年了。

“作为一名城市建设者,每当一座座高楼大厦亮灯的那一刻,才会展现出它的美丽和人气,也是我们水电工最为自豪和高兴的时刻。”

胡欢:希望有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胡欢是新华金融广场项目部的一名水电工,寿县人,现在将家安置在四川。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的胡欢看上去很年轻,很精神,一问年龄,得知他才25岁。“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能为合肥大建设出一份力,很高兴。不过以后,希望有更大的发展,最好是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胡欢说。

王行涛:守护工地平安是我的工作

王行涛,陕西西安人,是月楼湾住宅小区工程项目的一名普通工人,主要负责门卫和看工地工作,已经2年多了。他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工人。

“作为工地的看守者,我就应该尽职尽责,保证工地的平安,为工友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王行涛说。

贾欢欢:用双手搭起一片天

贾欢欢是淮委水利2标段项目部的一名架子工,从2010年来到该工地,一直在做搭工程外架的工作。作为一个刚满25周岁的年轻女孩,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兄弟姐妹较多,贾欢欢选择到合肥工作是为了可以多挣点钱给弟弟妹妹上学。

房志坤:希望以后还在合肥工作

房志坤,陕西西安人,投入合肥大建设已有3年时间了。他现在是月楼湾住宅小区工程项目工地上的一名普工,主要负责看守工地的工作。他希望明年、后年,能够继续在这里工作。

王巨真:就快成为合肥的活地图了

来自陕西西安的王巨真,是安徽省党校教学楼建设项目的一名水电工材料员,平时主要负责这个项目水电安装材料的采购。为了能为工地上买到物美价廉的水电材料,王巨真经常奔波在大街小巷中寻找物品、跑市场。

王琴:谁说女子不如男

王琴是东阳三建圣泰雅典城项目部的一名钢筋工,从该项目2011年年初开工以来,一直在该工地工作。她性格开朗,经常主动与工友交流,与工友相处得十分融洽。

胡凤琼:我们一家人已经是合肥人了

胡凤琼来自四川,是东阳三建圣泰雅典城项目部的一名钢筋工,在这个项目上已经做了2年了。因为工作在合肥,现在胡凤琼一家三口也全部搬到合肥生活了,她说:“我们一家现在都快成合肥人了。”

李冬频:我就是劝解员

李冬频从去年7月份从四川来到合肥打工,一直是同济计研发大厦项目的一名钢筋工,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平时工地上工友之间因小事产生点小矛盾,总会看到李东频在工友边劝解的身影。

王华英:工地上的晴雨表

是同济计研发大厦项目的一名钢筋工,虽然是一名女性,但是她平时在工地上工作一点不比男工友慢,而且任劳任怨,责任心很强。

在工地上,王华英更是将女性的细心发挥到极致。天气变凉了,她会提醒工友添衣。哪天要降温了,她会及时告诉工友,让他们注意保暖。

赵长勇:盼着进京的动车快些开起来

合肥北城站是合蚌高铁的必经之地。从贵州来这里干活的赵长勇可是作为技术人才引进来的。之前赵长勇就在沪宁高铁上干过活,因此他的干活技术非常好。

赵长勇说:“现在工作已经快进入尾声了,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着进京的动车,早点从合肥北城站通过。”

朱玉喜:我永远是安徽人

位于望江路与东二环交叉口的和昌·都会华府工地上,有一位叫朱玉喜的木工师傅。记者一打听,工友们都说:“找他干活吗,他手艺可好了。”朱玉喜的家在成都,来安徽干活已经五六年了。面对记者,朱玉喜说,虽然家在四川,但是在安徽工作五六年时间了,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要回家过年,但是我永远是安徽人。

霍明生:工人们的工资一分钱也不能少

霍明生,是他所在的工地上工人们推荐来的。工友们说,他是广州人,在工地上记账,但是工人们一致认为,他的账目非常清楚,放心。

工人们对记者说:“我们每次问他,工作量干了多少,能拿多少钱,他总是一口就能回答。我们就是想把这个机会推荐给他。”

蔡家勇:瓦工活也要有技巧地干

蔡家勇是个四川人,是新华金融广场项目部的一名瓦工。2009年来到这个项目工地,从最底层砌墙的瓦工做起,凭借良好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是瓦工组的带班班长。  

曹群:工地上的后援团长

曹群今年45岁了,是淮委水利2标段工程部食堂的一名做饭的工人,每天要为上千名农民工解决吃饭问题,可是一件头等大事。曹群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然后赶到食堂为上千名工友蒸馒头、煮稀饭。为了让农民工们的伙食有所改善,曹群还想方设法做各种特色的菜,在打饭打菜时也会为他们多加点。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