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食馆:唐代庐州府官署宾馆
历史一周
下一篇4 2012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同食馆:唐代庐州府官署宾馆

宁业高
资料图片:古庐州市景
 

今天的合肥,酒店、宾馆林立。唐代时,合肥的宾馆酒楼又是怎样的呢?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合肥城曾有个“同食馆”,这是一座接待朝廷钦差外埠大吏的庐州府官署宾馆。

唐代同食馆什么模样?

唐代的同食馆是个什么模样,什么状况,今人无法知晓。好在当时有人下榻此馆,目睹现状,做了全方位的描述:“怒桷蚪蚪,层栌牙牙。中回洞深,高檐腾掀。阶间容揖让,楹间容宾盘,柱间容乐工,屏间容将吏。左右为寝食更衣之所,朱户素壁,洁而不华。东西厢复廊直澍……”这就是颇负盛名的《同食馆记》,作者陈鸿虽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外,却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颇有情致,当他以尚书主客郎中身份,巡访江淮税收情况而行驻合肥下榻此馆,睹馆思史,因撰此记,给我们留下了这件回顾古城古馆的珍贵文献。

同食馆位于“合肥郡城南门东上”,所指约在现今省立医院所在地。

同食馆建于什么年代?

这篇《同食馆记》写于公元829年2月27日。然而,陈鸿当年所见所记的这座“屏间容将吏”的官署宾馆,盖是重新维修扩建后的景状。

没有维修前又是怎样呢?“断枅委阶,椽落栋折。风雨雪霜,宾不可宿。”陈鸿做出这样的“馆史”概述,大抵基于时任庐州刺史(郡守)或其他官吏馆卒的介绍。可见,它的始建早于陈鸿写文章的公元829年很多年。

史志资料表明,重新维修是庐州刺史路应(一称路应求)集官民之力,将庐州府城墙进行增高加固,即改土城为砖城,同时在城里对一些文化生活设施也进行维修和扩建。记中所写“冬十月,岁向熟,民且闲,陶瓦于原,伐木于山”,说的就是当年发动民众固城修馆的那档子事,其中“磨旧础,筑新墉,乃丰宾堂,乃峨前轩”诸句,清楚地告诉我们,同食馆不是一般的旧貌还原,还有相当的扩建和新制,舍园更丰富,馆楼更巍峨。

回头再看维修前的那般荒芜状况,作为州府官署宾馆,除了天灾和战乱的毁坏外(文中没有提及),颓废到“宾不可宿”之状况,可见积岁非浅。据此可推测,此馆始建可推到盛唐或初唐时期。

同食馆名称因何而来?

为何取名为“同食”?记文中有明确交待,那就是崇尚典雅之义,传承“《春秋》之旨”。《左传》文曰:“自庐已往,赈廪同食”。意思是说,开放粮仓,让军民都一样有饭吃,让官兵吃一样的伙食。颇有世道开明、天下大公、官兵同志、军民同德的大义共识。

众所周知,六朝时期,南北政权对峙,巢湖流域重入战火硝烟之中,合肥城渐次萧条。最为致命的直接毁击是,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六月,梁天监十二年(513年),合肥遭受大水,城墙被冲溃,公馆民舍淹没。居民畏惧老城水患而渐次迁移(光绪续修《庐州府志》)。隋朝置庐州,以合肥为州治,领辖合肥、襄安(今巢湖市域)、庐江等7县,虽提高了军政级别,但总管韩擒虎主要忙于作南下伐陈准备,经营8年后,率大军由合肥出发,水陆兼程而去,身后留下的仍是相当破旧的城池。

隋炀帝即位后,改庐州为庐江郡,合肥并未获得振兴。唐代复为庐州,政治安定后大兴经济建设。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恭为了适应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于贞观(627~649)年间,在原秦汉老城东南6里,淝河南岸冈阜高地进行城区扩建,并将这个新城区命名为“金斗城”。唐代合肥新旧城内,市场上各种农产品、手工业品丰富多彩,而且饮食、旅游服务行业也随之兴旺起来。此时兴建“同食馆”最有可能,作为庐城当年最高级官署宾馆,承住中央大员和外地要客,一可显欣欣向荣的庐城面貌;二可倡安定和谐的民情市风。

重读《同食馆记》,感慨不已,希望合肥将来能复建“同食馆”。一是同食馆乃合肥古来唯有文献可证的千年大馆,是一座大型建筑文化遗产。二是同食馆复建,可直观地阅视合肥城的文史色彩的深度和旅游文化的亮度。三是藉此漫谈馆名称来历与旨意,回温和倡导“同食”的平等、博爱、和谐、怡乐的民情与市风。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