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并进
2012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统与新兴
携手并进

 

“领跑”新兴产业

实习生 曹弘扬 星级记者 宛月琴

太阳能发电在合肥已经走出“铿锵一步”。2011年12月17日,合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初期成果——1MW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这意味着,由太阳能发电站提供的电能进入合肥电网,市民家里使用的电就可能来自太阳能。

而在过去一年,新能源产业作为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一直“领衔”奔跑。但以太阳能产业为重要支柱的新能源产业也面临着不小的考验。2012年,如何改变种种窘境,如何实现新跨越?

新能源“领跑”八大产业

在合肥柏堰湾路和长宁大道交界处,晶澳合肥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过不了多久,这里就将正式投产,这个3GW太阳能电池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晶澳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供应商,阳光电源则是全球最大的逆变器生产商。这些“巨头”齐聚合肥,让安徽的新能源产业显出喷薄之势。据统计,今年1~9月份,其中,新能源产业产值130.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继续领跑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遭遇“两头在外”的尴尬

“但是,近期国际新能源市场开始下行,行情一直下跌”,晶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合肥基地总指挥刘勇告诉记者,目前,国际光伏市场的主要现状可以概括为国际市场增长放缓,短期内产能过剩,价格快速下跌,订单流向有实力的一线供应商,企业的利润被压缩,资金压力加大。

在经过多年连续的高增长之后,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趋缓。根据国际行业研究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市场的缓慢增长和产能的迅速增长使光伏行业进入严重供过于求的状态,市场无序激烈竞争,同时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国际光伏市场行情较为严峻。

“国内光伏企业倒下的越来越多,按照现在的行情,未来的一年将至少砍掉一半才真正适应市场需求。”

轻工大省“华丽转身”

星级记者 宛月琴 记者 王玮伟

一支牙膏、一支笔,一根火柴、一个箱包,这些都属于轻工产品。

生产箱包的安徽鸿翔皮件有限公司的掌门人谢恩旺告诉记者:“2011年,公司在外贸上有近百万元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始酝酿用‘两条腿’平稳走路,将线上与线下实现同步走”。巧妙地“规避”了这些不利因素,让企业不但没受影响,还获得骄人业绩。

鸿翔皮件公司突出重围的案例,只是我省工业发展的冰山一角。《2012经济蓝皮书》显示,2012年出口的不确定性将对消费品工业产生一定影响,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对于轻工行业来说,2012年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

轻工大省怎样“华丽转身”

来自省经信委的资料显示,我省轻工业市场化比较早,发展较为成熟,涵盖食品、造纸、家电等19大类45个行业,已经形成了有效的供给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具备了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工业行业首位,拥有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我省赢得了“轻工大省”的美誉。

早在2010年9月,我省就正式公布实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落实轻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五项重点措施包括:加大技术创新和内涵式改造力度,促进轻工产业优化升级;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打造轻工业新的增长群;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轻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加快轻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行业监测调度,做好轻工调整振兴指导服务。

2012轻工产值或达8800亿元

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的预测显示,2012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城市居民消费升级换代,以及国家更多鼓励消费政策出台,将为安徽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但同时,2012年出口的不确定性将对消费品工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市场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安徽轻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将是空前的。

他们预测,2012年,安徽轻工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轻工行业总产值将达到8800亿元,增加值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增速到25%左右。

“纺”出一个新天地

实习生 曹弘扬 星级记者 宛月琴

有时候,“一尺布也能难倒英雄汉”。纺织业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一大支柱性产业,却在2011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困惑。记者采访了解到,我省一些纺织企业负责人甚至想撂下摊子,“关门歇业”了。

“涨价,下游面料、制衣企业很难接受;不涨价,自己压力又太大;两难。”一片感叹声中,纺织企业走到了2012年。今年的纺织业会“纺”出怎样一个新天地?

纺织业遭遇史上空前“瓶颈”

过去这一年,纺织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大型企业的订单不断减少,而中小企业则难以维持生计。省内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去年上半年,由于日本地震、中东不稳,国际市场订单缩了不少。3月开始,客户订单就逐渐减少,目前是短单、散单、小单比较多。可是原料价格还不依不饶地涨,真是两头夹击。“越生产,越赔钱,小企业不得不暂时停工了。”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这一民族企业中的“领头羊”如此郁郁不振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原料。2011年,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像棉花、羊绒、化纤等材料的价格不断攀升,导致了我国纺织产品单价也随之而起。但追根溯源才发现,原材料价格攀升的罪魁祸首便是由于提炼它们的资源日渐匮乏所引起的。

2012安徽将“纺”出1500亿元

2012年,纺织业还能“纺”出一片新天地吗?来自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的分析显示,2012年全省纺织行业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和较好盈利能力。

行业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12年可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左右,增长30%以上,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左右,增长26%左右,增幅将与2011年基本相当。资金和成本压力进一步趋紧。棉花价格波动对上游棉纺企业及下游印染、服装企业影响较大,纺织企业资金成本压力改善迹象不明显,部分纺织企业接单谨慎,开工不足。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上升,也将制约纺织品出口。此外,纺织行业改造升级将继续加快。预计全行业2012年投资可达到500亿元左右,保持在40%以上。

(特别鸣谢:本组稿件观点参考自《经济蓝皮书2012:安徽经济展望》,在此对参与编撰人员表示感谢!)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