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了最大淡水湖之“殇”?
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收赞助费
江苏校车事故 客车超速是直接原因
全国有73名干部 违反换届纪律受处理
分析称我国有意 取消“农民工”称谓
下一篇4 2012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填湖开发,水域面积萎缩至不足200平方公里
谁制造了最大淡水湖之“殇”?

鄱阳湖湿地公园珠湖边上,出现劈山填湖建别墅现象
 

据新华社 水域面积萎缩至不足200平方公里——这是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最新“生态图”。水位持续低枯的背后,令人忧心的是人为破坏肆意开发现象的日趋严重,有关部门保守估计已有上万亩鄱阳湖水域被侵占。谁在“蚕食”鄱阳湖?记者近日深入鄱阳湖区,就此进行了追踪调查。

大肆填围湖区,鄱阳湖“很受伤”

广阔的湖域水面、生物多样性,使鄱阳湖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湿地生态区域之一,也是长江最重要的洪水调蓄器。但如今这个江西的“母亲湖”正面临着深度伤害。位于鄱阳湖核心区的都昌县南山滨水西区,正对着鄱阳湖松门山水域,一些山体被劈开,推土机和运土车将旁边山体石块甚至建筑垃圾,填入干涸的鄱阳湖湖床上;围绕湖边堤坝周边商业楼盘正在紧张建设。当地介绍,滨水西区包括公园在内大约有400亩土地是围湖和填湖所得。

在鄱阳湖主要水域的鄱阳湖湿地公园珠湖边,鄱阳县“大胆”引进开发商劈山填湖,投资约20亿元建国际度假村。记者看到,被劈开的山体填平了小湖湾;一栋栋三四层高的别墅正在紧张施工,配套开发的休闲旅游场地也占了部分湖面……江西省国土、水利、渔政等部门证实,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未被审批的情况下,通过围湖造田、填湖造地等进行开发建设,保守估计已有上万亩鄱阳湖水域被侵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样大肆填湖围湖,让处于低枯状态的鄱阳湖雪上加霜。”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专家戴年华忧心忡忡地说,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江西出现罕见春夏干旱,鄱阳湖持续低水位,生态环境已受到很大冲击。而这些侵占、“蚕食”鄱阳湖的开发行为,更是严重降低了它的生态净化能力。

造地生财成“创举”,禁令成空文

鄱阳湖水域“填湖围湖”开发早有禁令。2001年的《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围湖造田和修建填湖工程”。那么是谁在纵容,甚至为“填湖围湖”开绿灯呢?记者采访发现,填湖围湖背后最大推手是沿湖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指标越来越紧张,以及湖边土地潜在开发价格高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将眼睛盯上鄱阳湖水域。   都昌县滨水西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认为,当前对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土地红线不好轻易触动,虽然填湖围湖对生态有一定影响,但填湖造地生财也是当地解决发展中土地紧张和资金困难的一个“创举”。当地群众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都昌县通过“湖湾丽景”用地出售和预计的土地买卖,总体预期收益约为6亿元,远远高于当地公布的2.5亿元滨水西区总开发投资。而一些沿湖政府进行围湖巩固湖岸线、造景建公园等,也拉高了湖边土地价格。

鄱阳湖多头管理,也是填湖围湖现象难以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鄱阳湖管理涉及水利、国土、农业、环保、林业、交通等多个部门,职责交叉。每个部门只管理涉及鄱阳湖一个方面的内容,“各念各的经”现象明显。江西省国土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符合地方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填湖。但水利部门认为:“地方如果把填湖纳入土地利用规划,没有经过水利部门批,也是违规行为。”但由于水利执法力量薄弱,一些违规填湖围湖行为被调查数年,直至地方将“生米煮成熟饭”,还是没查动。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