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12月28日报道:赵本山春晚小品一直是历年春晚的最高机密,近日频频放出“烟幕弹”。早前总导演哈文透露是“公益题材”,日前又有消息称是“《不差钱》的概念延续”。
“十六床”的事儿,说的是傻子;卖拐的事儿,说的是残疾人;卖轮椅的事儿,说的是偏瘫病人,中国的残疾同胞们,咋就成了春晚乃至赵本山小品里的主角了呢?赵本山出道赢得春晚,本身是一件大好事,但赵本山“占据”春晚,又算怎么回事呢?
十三亿人一台戏,本身就是“鸡肋”。春晚回归李谷一马季时代那种简朴化的春晚而不是弄得越大越好,才可能找回点文化底蕴,鸡肋才可能是“全鸡”,才可能给观众以正常的营养,否则就是一种“假大空”,假唱炫舞台电脑技术而空洞,这样的春晚不是鸡肋又是什么?
春晚要“接地气”,要走向民间民众,不要假大空,否则,不仅是一盘鸡肋献给广大观众嚼不出多少味道,还可能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越来越“漂浮”——跟官员“漂浮照”一样的姿态。
李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