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袁部长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12月28日《法制晚报》)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贫困生资助体系渐趋完善,更多的贫困生得到了救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我们的救助体系是否“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要打一个大大问号的。普通民众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为证,但毋庸赘言的,日常生活中的耳闻目睹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的老家位于大别山北麓,那里很多农村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出门打工,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个中原因有很多,高中学费较贵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学费较贵”,当然是相对于“家庭较穷”而言,这些孩子选择辍学打工,既是因为家里负担不起他们读高中,也是为了通过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也就是说,他们失学的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困难”。
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显然应该实事求是,在某种意义上,“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尤其要多谈问题,而不能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也就罢了,至少所报告的“喜”不能掺水分,不能无视社会实际。多谈问题,不是否定成绩,不是给部门形象抹黑,而是为了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关爱孩子,真正让他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