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南:一卷难掩古村深处
2011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西溪南:一卷难掩古村深处

张亚琴 陈明 文/图 
村口青石板路
村中民居
义义会馆清代古民居
义义会馆内景
 

依山、傍水,人们就地结庐,世代繁衍,成了现在的西溪南村。

走在青石板路上,一眼看尽古村深处,只有那片静幽。抚摸着斑驳灰墙,打量着逼仄村巷,像细细品味一本书,风云万里,烟尘渺渺,千年风流而一卷难掩。抬头看远处的阳光与树林,映照出村中古民居,依旧明丽而不染尘埃,心中就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沧桑之感。

眼中的西溪南村,厚重古朴,坦然承载着历史的渊薮与岁月的风尘,是一幅寂静的山水田园画,更是一首凝固的乡村音乐。它宛若一个蜷腿临水而寐的俏丽村姑,在固守着一份远离尘嚣的宁静。

站在村前,我深吸了一口气,似手捧一本厚重的书,准备打开扉页。

丰乐河之南有个村

在徽山徽水间,西溪南村背倚凤形山,面临丰乐水,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它,曾名丰南,只因坐落于丰乐河的南岸而得名。入村,首先得过一座桥。当步上桥头,朝对岸望去,全是绿树成荫,而村庄,正掩映其中。右首,是丰乐河的上游,一眼望不到头。当地人介绍,西溪南村的先人们,在村的上游沿河边筑起了一道两里多长的石渠,将河里的水分级分段地引入内圩,用以灌溉农田和生活用水,受益面积近二千余亩,被誉为“江南的都江堰”。

可现在,那些辉煌早成云烟。现在,已是一片湿地面貌。

过桥,踏进卵石与青石板砌的村巷,那条路被无数的足迹打磨得光洁润滑,那些饱览世事变迁与人情冷暖的石砖石块,透出清冷而淡定的光。巷边的民房,一扉扉被千年风雨剥蚀了的门楣与窗棂,依稀可见形象各异的精细雕刻,像一只只远古的耳目,冷静地探视着后来者的足音,默默观感着生命的络绎不绝的演变。

穿越时空的古民居

遥想当年,徽州子民的祖先踏破千里,移居到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不知经历了几世几代,几劫几灾,其间该有多少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故事。村中多年的老屋,经历了无数风雨,却依旧安然。也有新居,高大宽敞,明窗净几。

来到徽州,不得不提古民居。马头墙、小黛瓦,房梁窗棂门楣上遍布精巧玲珑、镂空精美的砖雕木刻,让每一个人物栩栩如生,每一处山水淡淡隐现。这是进入黄山的任何一个小村,都能见到的典型徽州古民居。西溪南村的也不例外。至今保留明代建筑十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其中老屋阁和绿绕亭属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令人称奇的是,村中私人园林众多。如明代文学家汪道昆故居“钓雪园”、徽州大盐商吴天行的后花园“果园”遗迹。

而我们此次前去的,是义义会馆。走进大门,我们眼前出现了几幢白墙黛瓦的明清时期古民居。“看到这些古建筑损毁,觉得很可惜。当市里启动 ‘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后,我们就根据政策,将此地遗存的刘氏民居原址修缮进行保护,并从别处搬迁复原3幢古民居。”会馆负责人孙小波说。

环顾四周,满屋尽是书画名家的墨宝丹青。原来,这并不只是个单纯的吃饭住宿的地方,还是一个中国书画艺术在皖南地区的交流创作基地。 只要画家来这里写生,会馆就提供免费食宿。

静立在会馆天井的中央,仰望那一方规规矩矩的天空,屏声静气,方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思想的精髓。一方小池塘,水一如既往的透明、清澈。数尾观赏鱼款款地摆动,轻松游弋。不远处,小姐的绣楼上,奢靡的脂粉气已随风飘散,只剩下这座房子的古老、拙朴、凝重、苍劲。

与金瓶梅的瓜葛

西溪南最先给人们留下印象的,是与金瓶梅的瓜葛。

有人说,《金瓶梅》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代盐商吴天行。他的宅第“果园”,是《金瓶梅》小说场景发生地。而《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徽州人汪道昆。

从村人的口中得知,吴天行家世代经营盐业,拥有无数财富。吴天行的父亲吴无逸建有一座大型私家园林,名叫十二楼。园林建成之时,吴无逸请姻亲兵部左侍郎汪道昆亲自撰写了一篇《十二楼记》。吴无逸去世后,“十二楼”就传到了吴天行的手上。吴天行又耗资对“十二楼”进行修葺,传说唐伯虎、祝枝山来此作客时,还为他的楼提供过设计意见。

“十二楼”建有藏春坞、钓雪园等诸多景点,而且,喜欢美女的吴天行先后纳了一百多个妾,都安置在这里。据《吴氏宗谱》记载,尽管吴天行妻妾众多,但他并无子嗣。所以在吴天行晚年时,把它改称为 “果园”。

而汪道昆是何许人?他是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也出生在一个盐商巨富家庭。在文学创作上,他留下了一百多卷诗文及杂剧五种,在徽州一共生活了45年。

其实,是不是《金瓶梅》的真实原型和发生地,我们无从得知。但西溪南村出的吴氏名人不在少数。有宋代学者吴自牧,元代诗人吴鼎新,明代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清代学者吴元满、诗人吴崎,书法家吴又和、篆刻家吴凤等。

从村中缓行步出,回首中,天边的晚霞迎风而来,村庄的沉默,让浮华瞬间安静下来。掩在历史的尘埃里,它仍然熠熠生辉。

链接

西溪南是徽州的一个古文化村落,早在明清时期,这里经济活跃,人文荟萃,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曾有十大名楼、二十名馆阁、二十四名堂、十大寺庵、十大社屋、十大牌坊、十大名园等名胜。当然现在大都已不见踪迹,唯有老屋阁、绿绕亭犹存。

老屋阁

老屋阁,宅居名。又名吴息之宅。位于歙县西溪南村。建于明代中期。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下层矮,上层高。占地面积342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五间二进,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阔17.7米,通进深19.4米。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后进楼下明间为客厅。大门位于中轴线上,天井下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住宅正面为水平形高墙,大门用铁皮包镶并建有水磨砖砌成的门罩,厚实庄重,不事雕琢。楼上厅堂宽敞,沿天井四周有一圈齐整的栏板,雕有精美的飞禽走兽和花朵,还设有带扶手的“飞来椅”。楼上房壁均以芦苇编篱,表面敷泥及石灰,紧密牢固。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绿绕亭

绿绕亭,亭名。位于徽州区西溪南村老屋阁东南墙脚下池塘畔。建于1328年,1456年重修。亭平面近正方形,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5.9米。亭结构与雕饰风格类老屋阁,惟月梁上绘有包袱锦彩绘图案,典雅工丽,有元代彩绘遗韵。亭临池一侧置“飞来椅”。在亭中近可观繁茂场圃,远可眺绿茵田畴。明著名书画家祝允明曾作《东畴绿绕》一诗赞咏。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与西溪南八景

西溪南村,从古代时就有八景:“古桐乔木”、“梅溪书屋”、“南山翠屏”、“轴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林凤呜”、“山源春涨”。1498年,江南才子祝枝山至西溪南舅公家,据八景之名和意境各赋诗一首,并由著名文士唐允甲题跋,留赠舅公。吴氏一族就将此八景诗刻成碑帖,立于家园,现仅存一碑,藏歙县“新安碑园”。清代画家石涛曾以祝枝山八景诗意作八景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清代学者胡长庚游此,亦有丰溪八景诗。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