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综合报道 12月23日,福建泉州承天寺,工人们挖到下午3点,陆续抬出20多个罐子。除去几罐已损坏的,其余的都被人们小心翼翼地搬去了花桥宫。至此,40罐埋藏38年之久的“金汁”集体亮相。
刚出土的“金汁”什么样?罐子口打开,大家挤着探头往里瞧。“哇,好清!”只见,罐子里的液体清澈见底,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倒影,底部似有一层沉淀物。阿姨将长柄竹筒伸进罐里,再倒进白瓷碗里,就像一碗清水,没有味道。
粪便何以成“金汁”
很多老泉州人对“金汁”并不陌生,讨过,喝过,至少也听过。
曾先生的祖父是花桥宫的第一任董事长曾尤。回想当年花桥宫做“金汁”时,曾先生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如今一晃已60多岁。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原材料要一直搅拌,一直过滤,“很臭啊,可不像几十年后的这个样子”。
“必须是十一二岁的健康童男的粪便。”金汁秘方在花桥宫代代相传,王人敬阿姨虽不曾参与制作,但看过很多材料,也听前辈讲起过。
当年,老师傅们要做“金汁”,多是到小学收集。在学校里放了木制马桶,专供男童排放。“还得是成形的,整块整块,不能拉稀。”老师们会叮嘱学生,要是那几天肠胃不好的,就别往马桶里拉了。
老师傅们将四处收集来的一担担粪便倒入大木桶里,往里加水、加土。水,最好是上好的井水或地下泉,土得是红土。
将这几样东西按照一定比例倒在一起后,用力搅拌均匀,至少得经过3次过滤,以碗和碟盖住陶瓮,再用加了盐的黄土加封,埋入土中。
引起争议的“宝贝”
“金汁这药是宝贝,可治高烧、内热、肝病等病。”据制药师傅老苏介绍,“金汁”是口服用的,高烧、内热的只要喝几两就好,而肝病的要多喝一点,以前,有百姓来讨时,花桥宫就会给个半斤,“让百姓回家能多喝几次,不然给少了,人家又得多跑几趟”。
以后,还会做吗?几位老人尽管觉得可惜,但大多认为,可能会就这么断了。不过一位老师傅希望花桥宫能再新制作一批埋藏,“如果有花桥宫愿再制作新一批,我愿意将我知道的金汁制作方法都说出来”。
自古以来,关于“金汁”等粪便类中药,在中医的典籍里一直都有记载。而关于粪便类中药的弊利之争,在医学界也存在着不一样的观点。花桥宫现任董事长则称:“现代医学对金汁有看法,觉得不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