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站在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回答。这是不奇怪的。奇怪的只是作为指定信息披露媒体的三大证券报对某教授一个显然并不那么靠谱的研究成果如获至宝,非要人们据此而相信什么扩容不是股指下跌的主因,这就未免太不靠谱了。
上证指数十年表现令人失望
正如最近退出江湖的香港著名证券分析师张化桥所指出:对新闻垃圾和统计数字的评论不能叫经济学。且不说三大报所援引的某教授统计表中道琼斯、纳斯达克、日经指数、德国DAX等指数数据取样跟最近市场上所热烈议论的“十年股指零涨幅”并不是同一起始时期,就是相关股指的涨跌原因同各自经济背景的关联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十年或十一年前对于某些西方国家来说正是互联网经济的鼎盛时期,而今则不仅互联网泡沫破灭了,而且还发生了至今犹走不出泥淖的严重金融危机,这跟GDP保持十年持续增长而股指表现却背道而驰的中国股市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上证指数十年表现不仅逊于美国道琼斯、纳斯达克指数、加拿大多伦多指数、韩国综指,而且也不如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尼、俄罗斯、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还不如中国香港,这不要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脸面以“市场走势表现最好”窃窃自喜,而且对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来说,更谈不上什么难以自圆其说的“晴雨表功能”的提前量反应了!
IPO扩容与投资者回报形成强烈反差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不仅十年来尤其是近三年来的IPO扩容速度和融资规模雄冠全球,并且十年股指的零涨幅与市场总市值和流通市值5倍、10倍增长的强烈反差也是谁也无法比拟的。这充分说明,中国IPO扩容与市场的关系,并不能同成熟市场的一般规律进行简单对比。诚如三大报有关文章所说:“一方面,扩容确实加大市场对资金需求量;另一方面,扩容为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使投资者增加获利空间和机会。”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十年来,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从1073家增加到2300家,而综合反映投资价值预期的股指涨幅却画了个零,这等于说,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每年贡献千亿数千亿上万亿不说,单以IPO重启以来造就的亿万富翁就逾600位之多,而自己却默默地承受着颗粒无收甚至大面积严重亏损。对于如此强烈的反差,IPO扩容难道还能够像一般的没事人一样那么轻轻松松地说“与我无关”吗?
问题出在“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
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主张一概谴责和反对一切的扩容,也并不主张简单地为了缓和一时一地的资金压力而暂停或中止新股发行。在笔者看来,中国股市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一般的IPO融资问题或扩容节奏过快的问题,而是为什么放开融资为什么加快扩容的问题。如果“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不变,把股市当提款机的发行体制和交易体制不变,权贵勾结的利益机制不变,那么,不要说竭泽而渔的圈钱寻租并不是行政的或形式上的节奏调控所能遏制得了的,相反,按照某些人扩容有利的说法,投资者给人卖了也还得继续乐呵呵地给人数钱呢?
扩容太快不能偷换概念
你不是抱怨扩容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吗?有人就说,中国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股民)并不拒绝新股发行,相反,他们是欢迎新股发行的,这一现象你如何解释?这种在逻辑上偷换概念,转移命题的手法其实我们早已司空见惯。比如:你要求某一项合法权利,他就用不容置疑的口吻断然拒绝道:“世界上没有绝对自由!”你痛恨贪官污吏的“前腐后继”,他给你一句绝对真理:“古今中外哪个国家没有发生腐败?”
统筹兼顾市场承接力与投资者利益
事实上,问题并不在于作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老百姓不会满足于储蓄存款收入,而在投资渠道不宽的市场条件下不得不期望通过买卖股票提高资金回报,更为重要的是,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股市的IPO说的是市场化,其实发行审核和发行节奏依然还牢牢地掌握在行政监管的手里。在市场约束机制几乎为零的条件下,让不能不看政策脸色的投资者承担“买者自负”的后果,这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能更不应该成为强加于人的政策市推卸责任的理由。评价IPO扩容的功过是非也是这样。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固然是我们的长远目标,但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不顾及到市场的承接力,不考虑给投资者以应有的回报。
著名财经评论员 黄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