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可以从合肥到达圈内的任何一个城市;缺人了,合肥经济圈的就业服务体系可以随时共享……身处合肥经济圈内的市民可能感觉越来越“同城”。昨日,省经济研究院的一项报告显示,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基础不够扎实,还处于初级阶段,而未来,合肥经济圈的发展可以学学长三角、武汉甚至是大东京和纽约都市圈。
合肥至圈内城市“一小时生活圈”初现
虽然生活在合肥、淮南、六安等不同城市,但各城市之间的距离却随着交通的发展变得更紧密。
新桥机场及机场高速连接线全面开工建设,淮南等异地航站楼启用,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建成通车,合马路改造全面完成,环巢湖公路积极推进,圈内城际轨道交通也正在谋划中。
省经济研究院分析,随着一批交通、通信、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完成,合肥至圈内城市的“一小时通勤圈”和“一小时生活圈”已初步形成。
圈内就业信息一体化“破解”用工荒
总体来看,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受行政分割、地方保护、制度障碍、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招工难成为常态,表现为全国缺工、全年缺工、全面缺工,中小企业作为用工的主体,成为“用工荒”的主要影响对象。
在报告中,省经济研究院表示,合肥经济圈可以通过一体化职业介绍、档案托管、招聘平台、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仲裁、人才市场服务等,切实推进合肥经济圈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
合肥的“辐射力”需要加强
省经济研究院研究认为,合肥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合肥仍处于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扩张阶段,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可以学学国内外一些经济圈的发展历程。
从中心城市来看,大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等都市圈的结构都以一个或者多个最发达的城市为中心,由于中心城市经济贡献大,人口密集,资本、知识和信息丰富,各类要素集聚使其成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周边地区依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错位发展的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