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害百姓的“唐宋老龙”今何在?
闲话“被平均”
非常道
“北上广”民调 敲响中产危机警钟
3上一篇 2011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北上广”民调 敲响中产危机警钟

 

12月7日,广东省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北上广个人生活感受”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居民生活感受呈现两极化特征,高收入精英群体满意度明显高于草根基层。而将受访者分为体制内、体制外两大类的调查也表明,体制内人员,即党政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对于生活满意度,也要高于其他职业人群。(12月8日《新京报》)

广东省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北上广个人生活感受”调查中所言,平均收入水平高于体制内人员的“自谋事业者”和“外企就职者”,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社会福利和保障”满意度,仅分别为26%、23%。体制内人员即党政事业单位的“公职就职者”的“个人住房”、“看病就医、学习就业”等6项指标的“满意度”,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而调查报告中表明“自谋事业者”和“外企就职者”正是中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产阶层被视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但看起来比较高的收入依旧难以掩盖现实压力。当中产们在城市里购买商品房,过上了他们父辈没有享受过的生活时,他们不免要为高昂的房贷计算着每月的花销;当中产们享受到汽车的便利时,也要疲于为年年创新高的油价买单。当中产们在教育上投入重金,自以为占据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想当然地收获丰收果实时,体制内的“萝卜招聘”让他们的笑脸冷了下来……正如调查报告中所言:占人口比例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虽然总体有着良好的生活感受,但离高收入阶层远一些,距低收入阶层近一些。中国的中产阶级一出生就是不健全的。

社会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体制内做大,中产萎靡,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呢?体制内与外,关乎两种理念的碰撞,是选择传统中国的“以吏为师”型社会还是青睐于新兴的市民社会?到底哪一种社会形态更合乎现代国家的需要呢?这份调查报告如当头棒喝,让人警醒,笔者也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金 戈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