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在京城的大雾天气再次加“码”,东南部地区能见度甚至不足200米,达到浓雾级别,空气质量也严重超标,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中度重污染。受部分地区大雾和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口罩开始热卖。12月4日,淘宝售出3万多只口罩,相比前两周平均销量翻了3倍,其中2万多只被北京地区用户买走。(12月6日《京华时报》)
这种情形无疑让人想起了长时间的PM标准之争,想起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回应称,上海雾水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不及日常抽烟,甚至低于炒菜产生的油烟。无疑,如今“大雾袭城”下,他们该无话可说了吧?
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再次爆表,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此时的PM2.5浓度522,也因为“超出了该污染物的值域”,在美国环保局网站上无法转换为空气质量指数。而北京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则称:“预计2011年12月4日20:00至12月5日08:00,空气污染指数范围:150~17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被定性为 “轻度污染,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为了回答雾气是不是由于污染产生的,中国之声《新闻纵横》6日采访了钟南山。对此,钟南山指出, “灰霾的天气越来越严重了,影响到人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这个提出来是很自然的,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关部门认为大气的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引起公众的质疑,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评判的标准不太一样。”实际上,钟南山的话并没有给出雾气到底是不是由污染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疑惑仍在,不安也始终笼罩在“口罩之下”。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是现身说法的时候了,一者给出足够的证据说明雾气的由来,二者,真正切切去研究下雾气到底有没有毒。而不是让公众无处求证,专家没有资料也疑惑不解。
刘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