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缺了个投融资平台
2011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最受省外资金“青睐”、开发区队伍最庞大
“皖江”缺了个投融资平台

记者 沈娟娟
 

皖江示范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三个同属中部地区的城市群在投融资上有何区别?我省皖江示范区在融资上又有哪些烦心事?

昨日,省经济研究院投资与金融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三大城市群中,皖江示范区吸引省外特别是长三角资金最有优势,但直接融资仍困住了不少企业,我省皖江示范区少了一个区域性投融资载体。

【现状篇】

皖江50%以上资金来自长三角

相比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我省皖江示范区在吸引外资入皖上魅力无穷。

数据显示,2010年,皖江示范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规模达到4902.8亿元,其中50%以上来自长三角。

而就在当年,长株潭城市群仅为1209.5亿元,湖北全省也只有1700亿元。报告分析,这显示出我省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区位的优势,在三大城市群中利用省外资金优势明显。

合肥投融资增速比武汉、长沙快

核心城市是城市群的灵魂,而三大城市群的合肥、武汉、长沙在投融资上表现如何?

记者获悉,“十一五”期间,合肥投融资增长进入快车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分别高于武汉、长沙15和14.7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6.2%,分别高于武汉、长沙2.7和1.5个百分点。

不过,从绝对值看,合肥投融资规模仍相对较小。2010年,合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97.5亿元,高于长沙,但低于武汉455亿元;人均贷款余额61069元,分别低于武汉31822元、长沙26812元。

合肥开发区投资强度是武汉的1.2倍

记者在报告中发现,皖江示范区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94个(含省政府批准筹建的38个省级开发区),武汉城市圈65个(含筹建的省级开发区),长株潭城市群50个,皖江示范区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最多。

在三个城市群中,皖江示范区不仅开发区数量最多,而且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快速推进下,开发区投资强度也较大。

2010年,皖江示范区内开发区建成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22.12万元/亩,高于武汉城市圈的21.75万元/亩。其中,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合肥市开发区投资强度达到35.58万元/亩,是武汉的1.2倍。

【问题篇】

农业、服务业投资增长“拖后腿”

省经济研究院投资与金融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总体看,皖江示范区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不高,投资效益相对偏低,较大的投资没能带来较高的产出。

从三大产业看,皖江示范区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年均增幅达到46.5%,2010年为4359亿元,占三次产业投资比重高达50.8%,分别比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高18.1和13.2个百分点。

在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产和三产投资增长却相对滞后,三产投资增长较为缓慢,一产投资比重偏低。报告中指出,一产和三产投资增长“拖后腿”,必然对皖江示范区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制约。

合肥直接融资“最头疼”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来看,2010年三大城市群固定资产投资都以自筹资金为主,比重均超过60%,皖江示范区最高,达到76.6%。

今年以来,不少企业都肩负着融资的压力,而记者了解到,皖江示范区贷款增速逐月走低,融资成本不断上升,企业信贷融资难度增大。

相比较三大城市群中省会城市的直接融资,合肥相对落后。截至2010年底,合肥上市公司24家,而武汉、长沙分别为42和33家。

【对策篇】

引导民间资本“入驻”

报告分析,面对皖江示范区在投融资方面的“短腿”,我省可以结合皖江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前景好的产业领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如何让民间资本帮助皖江示范区解资金之困?相关人士建议,可切实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限制,认真摸清民间投融资需求,降低民间资本营运的“社会成本”,采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土地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不仅如此,我省还应着力开展金融创新,积极拓宽皖江示范区的融资渠道。

皖江将建投融资平台

截至2010年上半年,湖南共有政府融资平台385家,湖北共有285家,而我省仅有191家,远低于上述两省,加上现有平台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制约了投融资功能的发挥。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我省皖江示范区亟需一个区域性投融资载体。

省经济研究院投资与金融研究所也在报告中明确,我省皖江投融资平台正在“酝酿中”,整合市县区各级投融资平台,加快符合条件的平台公司商业化转型,争取间接融资,扩大直接融资,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投融资服务。

链接:三大城市群概况

皖江示范区 包括合肥、滁州、马鞍山、巢湖 、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九市以及六安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2899万(常住人口,以下同),地区生产总值8406.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7%、48.7%和68%。

武汉城市圈 包括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九市,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3024万,地区生产总值9635.8亿元,分别占湖北省的31.2%、52.8%和60.3%。

长株潭城市群 包括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八市,土地面积9.65万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4008.2万,地区生产总值12558.8亿元,分别占湖南省的45.5%、56.5%和66%。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