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快乐, 守住希望
爱心接力,爱心会蔓延每个角落
3上一篇 2011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爱心接力,爱心会蔓延每个角落

实习生 刘海燕 记者 祁琳 马冰璐 江亚萍
 

希望工程开展以来,许多贫困学子得以继续学业,实现人生梦想。在由本报联合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安徽希望工程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近日对三位曾经的受助者苏明娟、张宗友、邓磊进行了采访,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爱心的蔓延。

希望工程形象大使“大眼睛”苏明娟:

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为生存而挣扎

“在慈善的道路上,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得到过大家帮助的孩子,能幸福健康地成长。”希望工程形象大使“大眼睛”苏明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参加过很多次慈善晚宴,但像安徽省如此规模、如此规格的活动还是少数。筹集的善款可以帮助一些孩子,同时对社会也有回报,市场星报也彰显了自己的媒体力量。”

“在我小时候,有很多好心人帮助我,我除了感激他们,更多的时候,我也在帮助着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苏明娟说,上初中时,她把一位老人资助她的钱捐给宁夏的一个小学生。上大学时,她勤工俭学,以此解决生活费,还常组织活动到一些贫困的地方支教。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帮助。而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还在为了生存而挣扎。如果每个人都有勇气做点什么,那么那些濒临绝望的人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希望工程第一位博士生张宗友:

希望有更多企业参与慈善晚宴

来自安徽金寨的张宗友是希望工程培育出来的第一位博士生。时隔多年,每每提起希望工程提供资助一事,他都激动不已。

1990年9月18日清晨,在省金寨县一中读高二的他,强忍泪水捆好书本,扎好行李,准备辍学种田。就在这时,学校和县希望工程办公室的领导为他带来了好消息,他将获得每学期40元的特别救助款直至高中毕业。依靠着来自希望工程的资助,他顺利考入大学,后成为一位博士生。张宗友现在是南京大学的一名教师,一直积极参与希望工程的各项公益活动,对家乡的多名贫困学子进行定向资助,而且他竭尽所能不让带过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辍学。

听说安徽希望工程2012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即将开宴的消息,张宗友格外兴奋。“每年都有很多爱心企业参与其中,奉献爱心,希望今年能有更多企业参与到这场盛宴中来。”

希望工程第一个科大少年班学生邓磊:

多年努力为回报希望传递出来的爱

“我一直关注贵报的慈善晚宴报道,希望工程在媒体推动下,势必让更多如我当年一样的孩子们,得到帮助,从而有更好的前程。”接受记者采访的是邓磊,26岁,安徽省金寨县人,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个科大少年班学生。

邓磊生在金寨县一个贫困山村。 1995年,以全乡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学,却因几十元的学费面临辍学。就在全家人绝望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他成为希望工程的救助对象。2000年5月,15岁的邓磊以613分的成绩被中国科大少年班录取。

“经历了从绝望到希望的过程,体会到希望工程对我人生的意义,这些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回报这样一份希望传递出来的爱。愿更多的人加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来,也希望贵报的慈善晚宴,能够募集到更多的善款,让孩子们都有学上。我们不仅感激、感动、更会感恩,希望工程的爱心传递将会永不停息的进行下去。”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