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竞赛获奖不仅可以在高考加分还能获得名校保送资格,这些“照顾政策”令不少考生和家长热衷于参加各类奥赛考试。那么,奥赛竞赛真如不少家长认为的是条“捷径”吗?参加奥赛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吗?参加竞赛之路有哪些“制胜法宝”呢?2011年度各类奥赛考试成绩陆续发榜,记者昨天就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专访了合肥一中高二年级“四大竞赛高手”,这些在高二年级就提前拿到名校“入场券”的高手们传授了各自的奥赛竞赛独门秘籍。
霍进一(左一) 2011年度安徽省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以全省第四名成绩进入省队)、第二十二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中组二等奖;
占玮(右一) 合肥市2010年中考状元,第二十二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中组一等奖、2011年度安徽省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2010全国信息学联赛(安徽赛区)一等奖;
朱浩然(左二) 2011年度安徽省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2010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安徽省一等奖、2009年度安徽省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
徐昊伟(右二)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安徽)赛区一等奖(是安徽省唯一一位高二学生获奖选手)。
奥赛复习迎考要会使用“巧劲”
独门秘籍
作为竞赛获奖专业户,合肥一中高二(15)班的朱浩然说,自己从初三开始,已经连续三年获得安徽省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谈到竞赛迎考经验,朱浩然说,竞赛复习没有固定的套路,但主要是靠自己自主学习。具体来说,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然后要拓宽这一学科的知识面,比如自己在初二暑假开始接触奥赛,一个暑假自己就把高中的数学书自学了一部分,整个初三上半年基本都放弃了在校学习,自己一个人钻研数学,并在当年获得了省一等奖。
对此,与朱浩然同班的竞赛高手霍进一认为,搞竞赛会占据学生大量的时间,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方法不得当,往往是“事倍功半”,但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所以没有特别的方法可推荐,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因为竞赛题很多都是有难度的,这也就要求每位学生要会使用“巧劲”,这就要靠自己在平时学习中总结。
学有余力才适合参加竞赛
竞赛建议
合肥一中高二(14)班占玮可谓是奥赛“专家”,他曾是合肥市2010年中考状元,数学、信息学“双料”一等奖得主,在他看来,参加奥赛考试和备战高考是不矛盾的事情,但关键是要处理好竞赛和高考的关系,因为竞赛复习迎考要占用大量时间,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上课时要集中听讲,不能开小差,竞赛复习应该是课余时间进行,所以也只有学有余力的学生才比较适合竞赛,否则会得不偿失。
霍进一认为,参加竞赛不是获得高考加分的唯一出路,所有考生也没有必要把“宝”都“押”在竞赛上,主要还是要有学习兴趣。对于不少家长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让孩子备战奥赛一事,霍进一表示,“这个要因人而异,但我不赞成所有学生初中就开始备战奥赛。” 高二(15)班的徐昊伟在刚刚发榜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了安徽赛区一等奖,也是安徽省唯一一位高二学生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他认为,竞赛从高中开始准备完全来得及,而且自己对某一学科的热爱也要从高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高中学生不能拿竞赛“赌”高考
名师点评
合肥一中高三年级部负责人孔华介绍说,在刚刚发榜的物理、数学联赛上,全省获得一等奖的分别是40人、45人,合肥一中分别是10人和13人,也就是说这些获奖的学生都获得了高校保送生资格,她说,合肥一中今年高三年级已经有41名学生获得了高考保送资格,而且从往年录取情况看,合肥一中学科选修班的学生到参加高考前,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通过竞赛获奖等获得了保送、自主招生、推荐等“照顾政策”,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在还没有参加高考就已经获得了名校预录取或加分录取。
高考保送录取是诱人的,作为连续三届学科选修班的“教练”、高二(15)班班主任王世权认为,奥赛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学习过程,这要求所有走竞赛之路的学生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注意学习方法,处理好竞赛与高考的关系,要做到鱼和熊掌兼得,但不支持高中学生拿竞赛“赌”高考,毕竟竞赛获奖是少数,更多的学生还是要通过高考途径录取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