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沪指在2500点上方收盘10天、市场热切期待新证监会主席能对扭转市场低迷有所作为的时候,本周,高盛、美银带领外资集体减持中国银行股,以及上交所副总经理关于“国际板随时可以推出”的越权表态,导致了A股连续暴跌,将反弹成果吞没大半。高盛、美银的抛股尤其让市场很受伤,再次给市场管理者敲响了警钟。
银行股的确是贱卖给了外国人
2006年4月,高盛用25.8亿美元买了工行7%的股份,每股仅1.04港元。但从2009年至今,3次减持,获利31.2亿美元,盈利220%。目前还剩79亿股,价值50多亿美元,共计盈利81亿美元,5年盈利超过300%。再看美银,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四次出资119亿美元,以每股1.06元港元价格,买了建行8%的股份。但是,从2009年至今4次减持,获利75亿美元,还剩24.5亿股,价值17亿美元,共计盈利92亿美元。宁可以不到1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外国机构,却让中国投资者以3.12元和6.45元人民币高价认购。近期,又让汇金、社保以4.6元和5.6元的高价去承接高盛和美银的抛盘。记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顶峰时,花旗银行股价跌到1美元以下,中国银行表示愿意购买股权,却遭到美国政府回绝。相比之下,中国银行股用超低价引进外国投资者的决策,以及慷慨输送巨额利润的做法,是极其重大的错误!
国际板目前是万万不可推出
近期有人大谈推出国际板的“四大意义”,但是市场就是不买账。这半年来,市场每闻国际板消息就暴跌,继4月28日暴跌4%、5月23日暴跌2.92%、6月9日暴跌1.8%、7月21日暴跌1.01%之后,11月16日再次暴跌3%,表明广大投资者比有关管理部门更看清外国投资者借国际板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真面目。如果国际板强行推出,外国机构投资者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财务规定,虚增净资产和利润,炒高在国外股市的股价,然后在中国大造舆论,以高价发行。而以超低价格控有限售股的像高盛、美银那样的国际大机构,一旦解禁,就会像抛工行、建行那样,大抛特抛,巨额掠夺中国投资者的资产。即使违反了中国的法规,外国政府也会以他们的法规竭力维护,就像此次高盛、美银在工行、建行上肆无忌惮地违规那样。在我看来,所谓的国际板“四大意义”,其实是毫无意义、有害无益,明年也休想推出。
对大盘新股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高盛、美银之所以敢在股市处于低迷时大抛股票,就是因为其持股成本在1元以下,与发行价和市价有着几倍的差价。因此,大盘股的市盈率再低,看起来再有投资价值,都挡不住大小非的抛售。尤其是成立不足三年、负债率高达80%~90%、靠行政部门超越《证券法》和《公司法》特批上市的大盘新股,其造假甚多,绝不能碰。抑制大盘股的扩容,不能指望新证监会主席,只能靠市场自己。例如:隐瞒了在缅甸水电站遭重大损失的中国水电,至今仍在发行价附近挣扎,网下申购的90家机构如坐针毡。只要有新的大盘股发行,中国水电就破发,其他的网下申购机构就无积极性认购新的大盘股,就会导致发行失败。可以说,是中国水电的低迷表现,导致了近期几个大盘股迟迟未能发行。这是市场力量抵制大盘股滥发的最典型的一次胜利。
市场只能到小盘股中寻找机会
胡锦涛的“坚定不移保增长促稳定”,温家宝的“宏观政策将预调微调”,央行报告的“货币政策将预调微调”,以及财政部的对小微企业减税减费、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对新兴产业的所得税实行三年全免加三年半免”,使市场增强了对明年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的预期。明年的股市会好于今年,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疲软,欧洲经济衰退,欧债危机仍将发酵,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很大,将从今年的9%以上调到明年的8%~8.5%,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小,而保增长又是与调结构相联系,政府已将明年经济的增长点放到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明年股市中的周期性行业和传统产业的股票不能指望,上证指数的高度不能奢望,市场的机会只能落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倾斜的七大新兴产业的中小盘、高科技、高含权股上来,强制分红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每年强制送股。本次反弹中,上证指数最大涨幅不到10%而创业板则高达24.4%,便是市场主力调仓换股、为明年行情做的热身准备。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