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徽商创新行为最强?什么样的徽商企业创新效率最高?日前,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完成的安徽省首份“徽商创新报告”出炉。该报告以问卷调查和数据建模的方式,对徽商企业创新程度进行全面“把脉”,一幅幅徽商企业创新的“轮廓”图被还原。
而根据这个“轮廓”,也可以勾勒出当前徽商创新的“素描”:总体来看,徽商观念较新,勇于探索、富于创新。当前徽商资本大多数尚处于积累阶段,徽商创新需求明显,创新动机较为明确,但由于创新风险较大,徽商在制度、组织、文化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
报告
41岁以上徽商更具创新行为
这份名为《徽商创新行为的调查和创新评估》的报告,基于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在安徽的企业家、安徽籍外地企业家和认同徽商文化的企业家,在包括合肥、六安等省内外地区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42份,有效率71%,符合调查精度的要求。
这些问卷涉及到徽商个人信息及徽商企业基本信息,在一项描述性统计中发现,40岁以下徽商大学学历的均占到了80%以上,31~40岁,硕士学历占到了16.1%。但51~60岁这个年龄段,学历则全部为“高中以下”,60岁以上的则有一半人上了大学。
虽然年龄对徽商创新行为的影响不大,但也不难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徽商对创新行为的诉求并不一致,30岁以下的徽商所选最相符合的创新行为是“不断为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占所在群体的近7成;而31~40岁,41~50岁和60岁以上的徽商均选了“坚持自身的理论进修和培训”。
调查还显示,在一定程度上,41~50岁及50岁以上的徽商明显有更多的创新行为,经验和资本积累对不同年龄段上徽商的创新存在影响。不光如此,在创新理由方面,各个年龄段的徽商差异较小,主要都集中在员工利益、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说明徽商创新动力的来源存在一致性。
逾半徽商还停留在“模仿创新”
在对徽商企业主要从事业务的调查中显示,有22.6%的徽商企业从事产品生产、15.5%从事技术咨询,14.6%从事技术服务,这三类企业排名前三。调查认为,当前徽商企业主要从事生产产品,缺少对产品的研发和开发,仅进行层次较低的技术创新,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这说明技术服务创新有待提高。
而针对徽商企业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式,调查显示,徽商企业产品中,有17.6%的徽商企业还停留在“对市场产品的简单模仿”,有36.6%的徽商企业“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换句话说,至少有54.2%的徽商企业止步于“模仿创新”。只有18.5%的徽商企业能“自己独立开发”,“委托科研机构开发”和“购买现成技术成果”只占到了7.5%和4.4%。
调查认为,徽商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尚有待完善,需要提升创新层次,扩大创新合作对象和范围,确定其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中等个头”企业是创新主角
调查中谈到,截止到去年年底,我省共有1313家高新技术企业。而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无疑是个重要的依据。
在企业销售收入与是否为高新企业关系的调查分析中显示,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4.7%是高新企业,5000万元~1亿元以下的企业中,这个比例达到了69.0%。而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则只有35%是高新企业。
由此观之,销售收入5000万元~1亿元以下的中等规模企业是创新的主角,1~10亿元的大型企业次之。调查分析,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强,在创新方面表现比大企业要大。
国有独资企业低于“平均分”
从企业性质与创新行为的关联性上来分析,调查分析,国有独资企业中,只有39.1%属于高新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46.6%为高新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则100%均为高新企业,私营企业中也有21.4%为高新企业。
调查认为,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创新性最强,股份有限公司、三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也基本过半,分别为54.8%、50%和46.6%。而国有独资企业则低于平均水平,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还发现,有限责任公司的徽商较集体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徽商更倾向于创新操作方面,这是因为此类企业拥有着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评估
论创新绩效:华茂纺织“拔头筹”
报告还通过详细的数据建模对徽商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全面的“把脉”。何谓创新绩效?报告以徽商企业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作为考核标准。其中,投入指标包含了企业规模、研发人员比例、当地金融市场成熟度等三个指标;产出指标包含了净利润、知识产权量、品牌强度、三年利润净增长率等四个指标。
调查显示,从创新绩效方面来看,华茂纺织位居榜首,安纳达钛业和雨润食品,分别荣获榜眼和探花。除此之外,前十名中还包括华星化工、国投新集、奇瑞汽车、安科生物、方兴科技、新华传媒等企业。
记者了解到,此次创新绩效“拔头筹”的华茂纺织,成立于1958年,是位于安庆的一家上市公司。它不仅创造了国有纺织企业成功的典范,还是中国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和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以技术创新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全国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比创新效率:古井贡酒“拿冠军”
在报告中,除了对于徽商企业的创新绩效做了评估和排名,徽商企业创新效率也被拿出来作为衡量企业在创新发展的一项指标。
根据此项排名,古井贡酒以创新效率值32荣获冠军宝座,方兴科技和安科生物分别以创新效率值26、18位居亚军与季军位置。另外,荣登前十位还包括新华传媒、奇瑞汽车、华茂纺织、中鼎密封、比亚迪等徽商企业。
从总体来看,创新效率较高的徽商企业户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化工、能源、汽车、生物等传统产业。其中,传统产业比重相对较大,在依靠资源和能源工业发展的增长格局受到资源、环境及生产要素的刚性约束背景下,大力培育、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徽商企业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声音
营造“创新文化”是核心灵魂
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杨仕奎
徽商能够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徽商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是所有关注徽商振兴、安徽崛起的人所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中国传统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由于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人口激增和建设扩张,各种需求也急剧增长,徽商近水楼台先得月,从粮食、木材、茶叶、油漆等山货开始,不断扩大营销范围。
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徽商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据估测,到“十二五”末,安徽地区GDP将达到2.4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则将超过4000美元的水平线(现为2800美元左右)。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经济形态与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总之,对徽商而言,创新发展是其崛起的根本途径,必由之路,产品的创新是创新活动的载体,管理上的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保证,制度建设创新是创新活动的基础,技术上的创新革新是创新的实现途径,而创新文化的营造更是创新活动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核心灵魂之所在。
“赶超特质”才能铸成“弯道超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舒林
当代徽商群体发展具有强烈的赶超特质,在充分吸收政府扶持的情况下,通过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的引领,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机遇,运用引进、吸收、重组、切入等手段。
在质量与规模两方面实现同时性的爆发式增长,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内与国际声誉的大企业大集团,而在追赶与接近先行商群的同时,在部分新兴领域捕捉到了发展的制高点,采取横向切入、弯道超车的策略,完成了对先进者的超越,实现了徽商群体的跨越式发展。
本土徽商在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方面可以作出以下努力,首先是以技术进步创新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尤其是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等产业;同时,在战略性高新技术领域谋求进一步突破,积极打造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环境,加快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此外,要加速进入现代服务业,加强品牌建设。
引智引技方能“开拓创新”
安徽大学 吴成颂 刘娜
皖江徽商要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达标的项目,关注人才的培养,重视引进掌握了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和运用核心技术,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投入,资金应重点向高新技术领域项目倾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另外,对于特色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做大做强。如支持建设自主品牌汽车研发制造基地,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汽车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示范区转移;支持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徽商增强研发和创新能力;支持芜湖、合肥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推进新能源汽车及电机、电池等关键部件研发和产业化。
手记
徽商创新之路“始于脚下”
谈创新,说创新,其实创新很简单,两个字而已,但真正要做到创新却并不容易。从这份关于徽商创新的报告中不难看到,尽管当前徽商及徽商企业创新观念较为活跃、创新意识也比较到位、创新需求亦相当强烈,但是,在创新的路上,徽商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说一万道一千,创新之路怎么走?有人说,要先去学习,在模仿中创新;有人说,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搞研发;也有人说,要博采众长,沉淀成自己的特色。显然,通往创新的道路有很多,但不管有多少条路,都要“始于脚下”。
满口高谈创新没用,指手画脚创新没用,“闭门造车式”的创新也没用,“一味模仿式”的创新更没用,任何时候,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实践,真正走出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才有用。也只有到了那时,相信徽商创新的道路会越走越开阔。
致谢
本文调查数据均来自《创新与承接——徽商发展报告2011》(吴克明主编),在此,也向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课题组成员丁胡送、郭冬、王训及安徽人民出版社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