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果。为宣传我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切实把全面转型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本报自今日开始推出《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专栏,重点围绕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民生等方面选题,重头推出多角度、系列化、高水平的新闻报道。
在今年的徽商大会和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上,主展馆的四周有“八扇屏风”,每一扇“屏风”上展示的正是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就。而这样的情景,已经不止一次在各种各样的博览会上看到了。当前,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空前的热度”喷薄在江淮大地上。
新能源“领跑”八大产业往前冲
记者从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已经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据统计,今年1~9月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1416家,产值2658.5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产值130.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继续领跑八大产业。八大新兴产业覆盖了我省现有工业体系,而这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最大,占全省新兴产业总产值的26.1%。
合芜占去新兴产业“半壁江山”
来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资料显示,从地域来看,合肥、芜湖占去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半壁江山”,铜陵、蚌埠和滁州紧随其后,五市约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四分之三。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呈现出集聚化发展态势,各地充分依托高新区、开发区等平台,引导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逐步形成了新兴产业集中区域。
八大产业发展缺少“领头羊”
“但同时,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但还是面临着一些考验。
记者了解到,我省新兴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竞争优势尚需强化;此外,归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较少,居行业龙头地位、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不多,难以形成大范围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联动效应。换句话说,八大战略新兴产业缺少“领头羊”。
名词解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八个方面: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共安全产业。
观点链接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政
“点线面结合”
促进产业长足发展
要点线面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点上,研发和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在线上,以关键核心技术或主导产品为基点,发展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条的附加价值,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方向发展。在面上,建设一批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
必须选择引领
带动性的“重点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创新驱动的特征,同时也遵循着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当前必须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且能够实现突破的若干重点方向,加快突破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