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岂成停车场
警惕公务员肝病背后的 “官场酒文化”
非常道
伪装逃生
放弃评选,春晚的“逆淘汰”
沉重的书包,减负的永久话题?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马路岂成停车场

 

六年前笔者给媒体写过一封人民来信,反映合肥市区成串的小轿车停放马路的奇怪现象。六年过去了,这种现象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了。

看看吧,偌大的合肥城区,除了长江路、徽州大道这样的主干道,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依然是车满为患,道路两侧都划上白线,机动车一辆一辆停在路边,任其几十米、上百米向前延伸,有的索性将车成排地横停在街上,公交车只能在仅能容身的狭缝中穿行,经常造成交通堵塞,事故不断,而且污染环境。这种现象不是合肥独有,去上海、北京看看也是这样,马路变为停车场,成了中国城市特有的景观,成何体统!

马路停车是城市停车难带来的恶果,是随着私家车普及而相关的交通规划跟不上造成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私家车,进入90年代私家车逐年猛增,路网的拓建,以及停车位的设立等配套措施相对滞后。车多了,你不给它安好“立足”之地,马路停车岂是长久之计?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从根本上说,是要合理发展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乘公交车出行的公民意识;从眼前治理上说,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设地下停车场,利用地面空间多建立体车库。近年来一些可以垂直升降的多层车库已在合肥出现,但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也是城市的脸面。最近一家报纸载文,联系公交车轧死无辜行人的报道,呼吁“把非机动车道还给市民”,并将此提到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打造“低碳生活”的高度来认识。此文提出的要求与本文反映的问题直接关联又异曲同工,都是希望城市建设人性化,多为大众着想。有损城市形象且屡肇事端、危及人命的道路问题何时解决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本报特约评论员 畅 平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