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来应建立公共安全“大网”
奥运安保技术 能用到“看家护院”
房产商跑路 也算“公共安全事故”
日本成为安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日“牵手”处理安徽污水
日本纸尿裤将合肥造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十位院士为合肥打造区域性特大城市安保“问诊把脉”
合肥未来应建立公共安全“大网”

星级记者 桑红青
 

星报讯  上海公寓大楼火灾、武汉因暴雨造成城市交通瘫痪、动车追尾……这一起起“重大事件”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而这都被称作“公共安全”事故,而这些事故能否通过技术手段避免发生呢?一旦一个城市发生了这样的事件,如何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呢?昨天,城市与公共安全院士论坛在合肥成功举行,十位院士齐聚合肥论剑城市公共安全,并为合肥打造区域性特大城市安保问题“问诊把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际特大城市的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诸如动车追尾,地铁、电梯停运等公共安全事故频发。昨天,城市与公共安全院士论坛成功举行,多种导弹武器型号总设计师、两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钟山,水声工程专家马远良,雷达探测技术专家吴曼青等十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合肥。“为什么一碰到自然灾害整个城市都会瘫痪?这主要还是不少城市忽视城市安全的建设。”“安徽在发展公共安全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比较大的,仅合肥一个市去年的公共安全产业总产值就超过200亿元,基本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条件。”马远良认为,安徽和合肥市在公共安全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具备了发展城市公共安全的条件。

吴曼青说,原巢湖市部分县区并入合肥后,合肥市的城市体量大增,这就更要求合肥市政府要尽早谋划,建立城市公共安全这个大网,这中间包括电网、急救病房、水电气储运装置、大建筑及小区等等,这些容易引发公共安全事故的“点”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了如指掌”,并且能够具备监测、预警、应对、管理等方面能力,减少城市因公共安全事故而造成的损失,也能在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后,政府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赢得信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