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否成就中国版“乔布斯”
2011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他们,能否成就中国版“乔布斯”
《第一财经》独家对话小米手机创始人团队
 

“温州模式”遭遇“囚徒困境”

范利祥

本刊特约评论员

中国区域竞争力研究院首席顾问

一向被视为腰缠万贯的温州老板,或自杀,或跑路,甚至有老板因民间借贷压力过大而患心肌梗塞辞世(温州瑞新集团董事长徐士淮),成为当下的焦点新闻。

不仅温州,浙江的台州、义乌、宁波等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同样的事情也在上演。

温州怎么了?浙江怎么了?“小狗经济”怎么了?国人在不断追问。

温州的崛起路径是,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温州模式又被称作“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在老板跑路现象爆发前,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无为者”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政府对民间的经济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当年十万温州人闯中国,使他们建立起了一个曾经十分富有成效的“人格化交易方式”,这种方式让温州人淘到了第一桶金,但在今天,却使温州人交易方式无法突破,甚至可以说,“人格化交易”成就了温州经济,但也可能制约了温州经济的未来走向。

根据笔者在温州的多次考察来看,从一方面来讲,地方政府的“无为状态”,表面上看是给民营经济松绑,但实际上却忽略了中国这个土壤——单靠民营企业,尤其是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根本无法在有序状态中保持良性增长,乃至发展壮大,同时造就了地方小老板的投机心理——追求快进快出。

然而,快进快出的投机理念,遭遇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往,温州不少老板经常以实体经济为壳,从银行或亲戚朋友处进行融资,然后再把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国家这轮调控对房地产出重拳,导致很多人无法抛盘,所以造成资金链断裂。

从另一方面来看,温州模式的崛起路径,充分彰显着浙江“块状经济”崛起的典型特征,即以一个龙头企业(很多块状经济甚至没有龙头企业)为头,形成产业链的集聚。

当下,在国际产业转移升级这个大趋势下,中西部地区更是提出了通过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集群的理念。尤其是安徽的皖江城市带,不少地方政府正在对此进行力推。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必须进行“软环境”的改造,比如通过财税、金融等工具的支持,引导产业集群的良性生长。如此,方能真正打造出一支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集团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