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一张《弟弟要睡了》的照片被众多网友转发,许多人称感动得想哭,还有人试图对口资助女童。据摄影师卢七星介绍,女童父母外出打工了,家里爷爷奶奶要干农活,所以这个女童才带着弟弟上课的,因营养跟不上,所以小男孩的头看起来比较大。(10月23日新华网)
一张《弟弟要睡了》的照片,反映了当今留守儿童现状的真实写照。孩子们身心俱损的残酷现实,再一次折射出留守儿童之殇。他们似乎在哭喊:弟弟要睡了,制度关怀不能再“梦游”。
针对有关留守儿童的问题,多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有关社会研究人士都曾积极呼吁社会承担责任,防止我们的下一代出现问题。中央领导层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关怀。周永康同志曾在给留守儿童李星洁的回信中写道:“在我们心里,每一个孩子都不普通,你们现在是我们的至爱、祖国的花朵,将来是社会的财富、国家的栋梁,你们成长的每一时刻都牵挂着我们的心,你们的幸福和健康成长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笔者看来,周永康的这段话很有深意,他既道出了儿童对于国家和未来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各级党委、政府在儿童问题上义不容辞的责任。梁启超先生曾云:“少年兴则中国兴。”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也是中国未来的福祉所在。事实又一次提醒我们,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保障机制刻不容缓。
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性流动,必将产生一代又一代的留守儿童,应该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辍学,成为社会、家庭、学校“三不管”的青年,最易沾染不良习气,个别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这类青少年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其正确地走上社会。
在社会层面上,要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向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延伸,填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空间。学校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加强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教育培养,并增设心理教育教师,积极组织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外出务工的父母,有条件的应尽量带子女到务工地附近学校入学,没条件的应慎重稳妥地选好委托监护人,还要加强与留守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
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