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中央为何如此重视文化的发展?安徽应如何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昨天,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副主任邢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需要注重产品的文化含量
邢军告诉记者,美国有好莱坞的大片,日本有风靡全球的动画,这些文化产品之所以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获得可观盈利的同时也输出了国家的文化,就是因为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推出了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业态,使得文化和经济实现了融合。文化和科技、旅游、建筑等产业都可以相互融合以及促进,有了文化符号意义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看,就像是纯物质的商品有了“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的文化含量。
“精神食粮”是人民的需要
邢军认为,发展文化要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精神食粮”是人民的需要,必须实现“文化低保”。从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农民在家门口免费看电影,基本的文化服务正在普及,也需要政府继续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龙头要变身“文化航母”
“安徽文化龙头企业数量少,总资产、利润、增加值还有待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还需继续发展。”邢军认为,首先要实施文化企业龙头工程,安徽现有的5个文化龙头企业要做得更强,变身“文化航母”,“顶天立地”,民营的文化企业则需要在数量上有所增加,“铺天盖地”。其次要注重文化载体的建设。文化发展要有项目,要积极培植、存储、大型文化项目,类似于很快就要推出的“印象九华”的项目。据了解,我省816项目里目前已有1000多个文化项目。
“15分钟文化圈”将成为现实
邢军认为,安徽应该抓住发展机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最终达到自强。
“15分钟文化圈”、“5公里文化圈”是对文化产业的一个景愿,描述的是在城市行走15分钟、在农村行走5公里,就能遇到文化场所的一种景象,邢军认为,这种景象在虽然安徽还没形成,但是经过发展,终有一天能够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