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内阁12日结束紧急会议,以26票支持、3票反对的结果,投票通过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的换俘协议。根据这一协议,以色列将释放1027名关押在以监狱内的巴囚犯,以换取5年前被哈马斯俘获的以军士兵吉拉德·沙利特一人。
数日内执行换俘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一协议将分两个阶段执行:首先以方释放450名巴囚犯,哈马斯释放沙利特;两个月后,以方再释放577名巴囚犯。报道还说,换俘名单中包括一些因参与和策划恐怖袭击被以法院判处重刑的囚犯,但不包括那些最重要的巴囚犯,如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领导人马尔万·巴尔古提。
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当天对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换俘协议表示欢迎,并称希望最终能实现释放所有被以色列羁押的巴勒斯坦囚犯。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他对在暴力冲突中丧失亲人的以色列家属的哀痛表示理解。但他同时说,这已经是双方目前为止取得的“最好的交易”。
2006年6月25日,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在一次越境突袭中俘虏了当时年仅19岁的沙利特。沙利特被俘后,以色列政府一直试图通过换俘方式换回沙利特。德国和埃及参与了达成此次换俘协议的斡旋活动。
分析
沙利特为何如此重要
英国广播公司指出,在以色列,大多数父母都愿忍痛送子女从军,甚至退伍之后也保留预备役军人的身份,以便随时为国出征。
在沙利特之前,1994年也有一个名为纳赫雄·瓦克斯曼的以色列士兵被俘虏,以军解救失败,瓦克斯曼丧生。据后来许多证词显示,在当时的解救行动中,明知可能伤及人质,以军仍贸然向所有看守开枪。《耶路撒冷邮报》高级分析师安舍尔·普费弗曾如此分析:“我们能接受以色列士兵被打死,但我们无法接受以色列人被俘虏。”
不过,2004年,沙龙政府还是动用400多名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囚犯交换一名以色列平民和3具以色列人的尸体。2006年,为营救两名被黎巴嫩军队俘虏的以兵,沙龙政府对黎巴嫩进行了为期34天的轰炸,并派遣了地面部队。那次鱼死网破的行动没能救出这两名士兵。两年后,以政府用5名黎巴嫩犯人、200具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的遗体交换了这两名士兵的遗体。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