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30亿元投资项目,在合肥市高新区西南南岗科技园破土动工;
10月8日,全球第三大PC生产商联想集团掌门人杨元庆,将联想(合肥)产业基地项目,带到了合肥市经开区;
9月30日,世界500强美国3M公司携带着中国单体最大投资项目,正式落户合肥市高新区;
………
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发展大合肥。合肥,在经历了五年大建设、大发展之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来自大洋彼岸的经济低迷,并没有影响合肥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背景下,雄踞江淮腹地的合肥,以其特有的创新力、包容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本。家电、装备制造、新型平板显示、汽车、新能源和农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正成为合肥工业经济发展的引航者和引领者。
世界家电市场已进入“合肥轨迹”
合肥,注定要成为中国家电产业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阵地。当世界第一台VCD在合肥万燕诞生,第一台仿生洗衣机在合肥荣事达诞生,第一台变容式冰箱在合肥美菱诞生,这是所孕育的家电产业传奇已经蓄势待发。
从2006年到2010年,合肥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件大家电产量由1300万台上升到4224.2万台,超过了青岛和顺德,跃居全国第一。世界家电市场的重要变革已经进入“合肥轨迹”。
合肥改变了家电产业的生态格局
回首过往,合肥家电产业经历了从繁荣到落寞再到振兴的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合肥市创立了荣事达、美菱、黄山、万燕、天鹅等多个知名家电品牌,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诞生于天鹅,世界第一台VCD诞生于万燕,第一台仿生洗衣机诞生于荣事达,第一台变容式冰箱诞生于美菱。但是,由此给合肥人带来兴奋不已的激动并不长久。
合肥家电产业经历了引进创牌、引资重组、承接产业转移三大阶段。在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一批大型家电企业,如美的、长虹、华凌、格力、欧力、尊贵等企业入驻合肥,本土品牌美菱、荣事达与美的、长虹等增资控股、增资建园、增资扩能,并带动了冰箱、空调核心配套件知名企业入驻,合肥家电产业自此地位确立。
从2004年到2010年期间,国内外家电巨头基本都到了合肥。合肥聚集起多达1000余家的家电配套企业,构筑了从研发、零配件制造、整机组装、包装贴牌,到销售网络、物流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家电产业链。
2009年,拥有产业链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合肥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家电生产基地,这进一步提高了合肥家电产业竞争力和吸引力。去年合肥家电成为合肥首个突破千亿元大关的产业。
5年的时间,合肥改变了家电产业的生态格局,也改变了合肥的城市地位。
成就合肥市首个“千亿产业”
据了解,伴随着皖江示范区建设,合肥近年来承接家电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京东方6代线正式投产,合肥海尔投资6.9亿元300万台节能环保冰箱技改项目,美的荣事达工业园800万台冰洗项目,美菱三大扩能工程新增380万台冰箱和冰柜产能。通过引进上游核心企业,上马一批新增产能项目,合肥家电产业加速聚集。
“十二五”期间,合肥将构筑以“大家电、大流通、大市场”为核心,走“以国内市场为主,全面涉足高中低端市场”的发展之路,加快建设西部、西南部、东部、东北部四个家电产业集中区,构建环城家电产业带。预计到2015年,合肥家电产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冰箱、洗衣机、空调和彩电产量达1.2亿台(套),家电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洗衣机电机、彩电液晶显示器等核心配套件配套率达85%以上。
合肥跻身中国平板显示产业之都
京东方、彩虹来、鑫昊……伴随着中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巨头的先后落户,合肥再次毫无争议地跻身中国平板显示之都的位置。依托合肥市庞大的产业规模、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浓郁的家电产业氛围,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家电产业基地。
以此为背景,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新站区)积极发展TFT-LCD、PDP等先进显示技术,率先在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筹划平板显示“大全套”
2010年9月3日,中国大陆第一块TFT-LCD六代线液晶屏在合肥点亮;10月11日,中国大陆第一座六代TFT-LCD玻璃基板熔炉在合肥点火;12月底,中国大陆第一块50寸全高清等离子显示屏将在合肥下线……随着一系列核心项目的落地、建设、投产,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推进合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专题会议上,合肥市再次确定将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作为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着力点,将全力支持县区、开发区引进发展液晶显示器件项目。
未来,在充分借鉴京东方六代线项目运作成功经验基础上,合肥还将广泛接触国内外TFT-LCD生产企业,积极引进4.5代线、5代线、6代线以至10代线项目,争取近期在TFT-LCD8代线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打造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目前,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内拥有中国首条TFT-LCD六代线、中国唯一的TFT-LCD六代全工序玻璃基板基地、中国唯一的光学薄膜(基膜、扩散膜、增亮膜)生产基地、鑫昊PDP(等离子)项目等,在上述大项目的关联带动下,包括世界500强住友化学、法国液空等在内的3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落户,主要提供背光源、导光板、化学品、大宗气体、工业纯水、表面贴装、自动化成套设备等相关配套。截至7月底,基地在建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78亿元人民币。
为迅速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基地的国际竞争力,新站区正积极推进8代线项目。目前,合肥8代线项目可研报告及环评报告已编制完成;项目建设用地已经落实,基础设施已经到位,即将开工建设。2010年,新站区还将重点引进平板显示下游整机厂项目、8代线玻璃基板项目等大批配套企业,以壮大基地规模,完善产业链。现在已有多家国际知名TV整机厂商表示有到合肥新站区投资的意向。至2010年底,基地项目总投资将超过700亿元,总占地面积超过430多万平方米。
合肥新能源产业“乘势而上”
工业立市,这是合肥要走的发展之路,放眼现在,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要规模,二要核心竞争力。汽车、家电等产业在合肥已经“生根”并形成产业集群,然而仅仅靠这些产业集群显然是不够的。
3M公司进驻合肥高新区,布局新能源战略;海润光伏相中新站区,5月底正式投产……合肥的新能源产业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进入,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合肥工业走起“新”路
目前,能源和环保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难题,近几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攀升以及《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新能源发展愈加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各国都已经把它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将目光转到合肥,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迅猛,不过也多了一批站在时代前沿的新能源企业。
今年9月底,3M公司宣布3M材料技术(合肥)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在高新区正式破土动工,这是3M公司在国内的第11家生产基地,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单笔投资额最大的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吸引这位大腕来的正是国家首批13个光伏发电企业集中应用示范区之一的高新区。
在新站区,今年5月底,“明星项目”海润光伏也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太阳电池及组件,一期工程投资25亿元,建设40条生产线,产能达到1200MW。
在省经信委发布的《安徽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中,合肥未来5年将力争建成“中国光伏发电三峡”,也就是说,合肥光伏发电的能力,就像一座三峡大坝。
“十二五”瞄准两千亿目标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产业集群,这是合肥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杀手锏”。“十一五”以来,合肥大力引进和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太阳能光伏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无中生有”,一举突起,一举确立了国内领先优势。
今后5年,我省将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建设合肥、蚌埠、淮南、池州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加快合肥、芜湖光伏产业园建设。
“十二五”期间,合肥将发展出2000亿元级新能源产业。同时加快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到“十二五”末,合肥将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全市的新能源产业将以光伏和生物能源产业、建筑节能产业、燃料电池和高能电源产业、新型化工产业为重点,以赛维LDK、海润、彩虹光伏玻璃、易能生物、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国祯环保、罗宝建材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生物能源、燃料电池、高能电源、建筑节能、精细化工等节能环保产业,支持锂电子动力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控制系统及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
“合肥制造”加速跑
装备制造业,被称为“工业之母”,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
日立挖掘机、合力叉车市场占有率亚洲第一,熔安为世界造船提供中国动力,中盐红四方巨笔“化”新图……合肥装备制造业“铮铮铁骨”越做越大。“十二五”末,合肥装备制造业将力争实现产值突破1500亿元。
龙头企业入驻挺起合肥“脊梁”
半个月前的第六届中博会,我省的叉车、重卡等闪亮登场,其中,合肥制造占据绝对优势,凸显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风采。
8月2日,日立建机年产3万台挖掘机新基地开工典礼在合肥市经开区举行。据介绍,此次日立建机开工建设的新基地,总投资约41亿元,预计2014年建成投产后,新旧基地可实现年产6万台挖掘机的生产规模,并助力日立建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挖掘机生产基地。
2010年,合肥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今年以来,合肥装备制造业依然在“加速跑”,安徽叉车、日立建机、天威合变、合肥ABB、合肥锻压、熔安动力、博一流体等装备龙头企业集聚,推动合肥成为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之一,重装变压器、锻压装备生产跻身全国前列。
未来“进军”高端制造环节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未来合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合肥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未来将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
项目建设是装备制造业壮大的基础。日立建机年产3万台挖掘机及配套件、熔安动力船用低速和中速柴油机及配套件、熔安重工年产3万台挖掘机与400台旋挖钻机、合肥宝虎挖掘机零部件生产基地、合力工业园续建、天威保变电力变压器与牵引变压器生产、合锻工业园续建、江航航空产业园、正阳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应流工业园二期等,将在“十二五”期间托起合肥装备制造业腾飞的希望。
“合肥造”农副产品走出去
“世界上最大”的肉鸡食品加工厂在肥东正式投产,二期投产后产值可达100亿;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和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合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被这些龙头带起来了。
农产品加工企业“星光熠熠”
在合肥,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的明星企业并不少,2010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05家,比上年新增68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新增10家。
目前,合肥已形成农产品初加工、食品制造、畜禽加工、烟草加工四大门类齐全的农产品加工大行业,产品涉及二十多个门类,主要产品为粮油、畜禽、乳制品、饲料、纺织、坚果炒货、卷烟、软饮料等,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合肥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剑指千亿
在合肥市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上,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被纳入“合肥5个千亿级产业”培育目标之一,与此前重点培育的汽车、装备制造、家电、新型平板显示等优势产业“平起平坐”。
到2015年,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率(粗加工)达到70%;培育壮大两粮油、畜禽、食品、烟草、蔬果、 生物育种等九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粮油、畜禽、食品3个超200亿和烟草等超百亿产业集群。
合肥还会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超50亿元企业3~5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亿元以上企业100户,推动3~5个龙头企业上市。
合肥汽车产业 “加足马力”
始建于1964年的“老厂”江淮汽车似乎一开始就奠定了合肥汽车的位置,而在合肥,一批跟汽车有关的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佳通公司生产的“合肥”轮胎滚向全世界,马钢(合肥)提供“铁”的支持,合肥昌河将把基地建设成为中国长安重要的微车生产基地和核心轻型商用车基地。做大做强,跨入“十二五”的合肥汽车产业,已积蓄了飞驶向前的力量。
汽车“撑起”合肥产业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让百姓买得起车,更要给百姓造好车!”这是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的规划——将江淮汽车打造成国际性品牌。
而这家“老厂”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经历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蜕变,累计销售各类汽车138.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116亿元,超过江淮汽车“十一五”前40年累计销量。
相比江淮,长安和昌河来合肥的时间并不长,但却也推动合肥汽车产业迈上了新台阶。
合肥昌河总经理沈明均在合肥基地奠基典礼上曾说,要把合肥基地建设成为中国长安重要的微车生产基地、核心轻型商用车基地,增强合肥汽车行业生产能力,提升合肥汽车产业的地位。
新能源汽车学习“合肥模式”
近几年,合肥作为首个全国新能源示范基地,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从伦敦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亚运会到金鸡百花电影节,“合肥造”的新能源汽车穿梭在各种大型会场,成为合肥汽车和科技创新的一张鲜活名片。
据不完全统计,合肥市目前有17款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公告,全市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25家。
2011年,安凯股份募集5亿元资金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江淮1.5代同悦纯电动车、插电式和悦混合动力车将实现量产;国轩高科电芯产能将达到1.2亿安时/年,正极材料产能达1000吨/年;国家电网公司安排几亿元在安徽建设充(换)电设施。
不仅如此,合肥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纯电动客车的“融资租赁”及在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乘用车的“定向购买”的模式,已经有很多城市前来“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