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一个车间里,刚刚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设备,还没撕开外包装,静静地“躺”着;而在另一方面,公司派出的四五个人正常年在外面到处“猎人”……
“今年算是吃大亏了,好不容易从银行借到钱买设备,但没人干活也还是等于零。”安徽国晶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华最近很是发愁。
无奈:接到订单“笑过之后想哭”
在合肥经开区繁习交口,国晶微电子公司自建的职工宿舍楼格外“抢眼”。
一栋两万平方米的大楼,装修一新,里面装有空调,水电费都会有补贴,每天还能免费在公司的食堂吃两餐饭。这样的福利待遇,在周边都算得上是“中上游”。但是,孙明华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用工就非常难,“有时候说笑,接到订单的那一刻很高兴,但缓过神来就要哭。”
在一楼的无菌生产车间里,刚刚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还穿着“外衣”,没有被启用。车间负责人全总告诉记者,公司现有职工300多人,每天“三班倒”,但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今年上半年公司职工平均工资在2078元/月,增长了38%。“现在不但是用工成本提高的问题,是有钱也招不到人。”孙明华说道。
影响:“用工荒”让产量骤降四成
因为是老客户,国晶微电子一直和银行、担保部门关系不错,在资金方面暂时尚未遭遇大的难题。但令孙明华头疼的是,有了钱,没人还是等于零。
用工紧张到底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困境?国晶微电子总经办副主任江传圣介绍,公司2011年的预定目标产量是8亿只,但截至9月底,才完成产量3.5亿只,预计到年底最多也才5亿只。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用工紧张导致产量降低,降低的幅度至少达到四成。
而眼下令孙明华更感到迫切的难题是,目前公司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在建的二期工程用工存在较大的缺口。无奈之下,在人手奇缺的情况下,孙明华还是派了四五个人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但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溯源:年轻人热衷追捧“明星企业”
为什么这么缺人?在企业呆了几十年的孙明华也一直在思考。论福利待遇,他们公司算好的;论工作环境,员工也不要多辛苦,配套也还比较完善。论发展机会,他们算是高新技术行业,前景不错。但为什么就是招不到人,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呢?
孙明华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跟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社会知名度低,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明星企业”;此外,大型企业拥有很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面向全国统一调配人力资源,中小企业没有这方面的优势;新生代工人对工作环境、生活配套要求都比较高,一般的中小企业根本无力完善和保障这些环境配套。“我们企业本身就处加速成长期,为了用工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实在是苦不堪言。”
“招一个人难,留住人更难。”合肥万向零部件公司负责人朱少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这样感慨,机械制造等行业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现在的工人大部分都已经超过45周岁,老龄化问题严重。
揭秘:有人把学生“卖给”企业
孙明华一直很后悔,曾经没有去和一些技工学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采取“订单式”培养,让企业在发展路上免除后顾之忧。“但现在为时已晚,技校学生成了香饽饽,很难再合作,而且省内的技校大部分学生都流向了沿海地区。”
在采访中,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甚至还向记者透露,现在合肥不少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用工难题,一些技工学校和中介机构看中了这一点,便把学生当成了“商品”,“卖给”企业:推荐一个学生去企业工作,收取一定的费用。
有人力资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交易通常是劳务派遣公司来完成,一般按人头来算介绍费是300元~800元。而员工正式工作后,企业每个月还需要给劳务派遣公司50元~200元的固定费用。
对策:要创造机会让企业“谈恋爱”
孙明华建议,政府应该组织同行业、类似专业的企业和学校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招聘会,创造机会让大家“谈恋爱”;政府也应该考虑保障员工的生活及配套设施,让员工能安心在企业工作。而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政府还应该加强城市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员来安徽工作。
合肥锦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梁周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一方面要调整内部人力资源结构,合理分配员工工资待遇;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企业文化,很多企业把员工招过来,以为给他们吃、喝、住就行了,其实不然,企业要留住员工,要想办法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和自身的发展空间。
省企联副会长任兆祥则表示,人力不够、开工不足,已经对一些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小企业承担着就业的重要责任,用工紧、成本高也确实是一种趋势。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记者手记
留人还需更留心
缺人、缺人、还是缺人……今年以来,企业“招工难”在全国都普遍呈蔓延趋势,有的企业因为缺人,不敢像以前那样大胆接单;有的企业有钱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想要开工干活同样白搭。
企业挽留员工的最终方法还是要遵循“。想要留人不仅是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免费提供住宿和一日三餐,还要特别注重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开展职工交流活动、外出考察旅游等系列活动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激发员工的潜力和热情,不但用工资留人,更要用平台留人。员工都希望在工资和平台上有奔头,因此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提升和晋升的平台,建立员工培训计划。
回音壁
近日,本报特别聚焦我省中小企业生存状态,刊发多篇深度报道,反映目前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发展瓶颈。昨日,不少企业家和专家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实习生 郑丽丽 记者 沈娟娟 董艳芬
省企联副会长 任兆祥
企业借高利贷等于“饮鸩止渴”
很多中小企业迫于无奈,还不能轻易停产,因为承担着就业责任,无奈之下,只好去借高利贷,但这种方式对于企业来说,无疑等于“饮鸩止渴”。现在主要还是应该依靠政府,尽早出台贷款扶持政策,以防止企业进入资金链的恶性循环中。另一方面,也要促使银行的资产结构发生改变,允许一部分资金流向中小企业。
合工大国际贸易系主任副教授 张先锋
企业要“精打细算”度钱荒
“高利贷”对企业来说犹如饮鸩止渴,“借钱是准备过桥的,但很多还没有过桥的企业在半路上已经死了,过度依靠高利贷融资,无疑是慢性自杀行为。”张先锋告诉记者,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订单减少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最终被“高利贷”逼入绝境。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精打细算过日子很重要,过度盲目扩展、不计投资周期都是经营中的“短视”行为。
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朱云鹃
中小企业得静下来想想
跟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明显弱很多,特别是一些刚创业的企业,第一要务是生存,不会有太多的战略部署。
在经营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会陷入一种困境:经营不善——缺乏资金——缺乏市场开发投入——经营不善更加恶化。
其实,中小企业更需要的是冷静思考,找准市场定位,如果创业和投资都不理性,很可能会让中小企业的根基薄弱,一碰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