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国将有211所中学的校长有资格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这些学生若通过北大面试可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录取的优惠。记者获悉,北大推荐生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10月12日《北京晨报》)
有人称这项“不招不孝子”的规定是在哗众取宠,两年前就有这个规定,但是从来没有实施过。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切不可当做笑谈而一笑了之。
传统中国是以忠孝治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道德问题不是小事,但片面地抓住道德大棒,制定出所谓的不录取不孝子的规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站立在道德制高点的人,肆意地在挥舞道德大棒。
细细分析,道德问题也有双重标准,封建时代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虽然这样的封建糟粕早就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事实上这类封建幽灵依旧环绕在我们周围。由此再进一步分析,孝与不孝该怎样裁决?孝与不孝的裁决权在谁的手中?操作层面不完善,就非常容易落入双重标准的历史窠臼之中。具体来说就是所谓的“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才怯如鸡。”可能有人认为笔者是杞人忧天,但北大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一,双重标准的弊端已是初现端倪。
所谓的不录取不孝学生是从属于自主招生的规定之一。应该说现行的自主招生制度很不完善。自主权依旧在强势者手中。这样一来,最不理想的状态就是许多老百姓很担心的那样,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会给人为因素大开方便之门,学校有了一个5%的名额,就等于多了一个以权谋私的机会,担心自主招生会被人情因素“异化”而成为教育腐败滋生的温床,真的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单方面地翻云覆雨,只能会加深民众对自主招生的担忧。
可以说当今很多事情坏就坏在只拿道德说事,而不重视制度建设。而所谓的道德裁判权只会掌握在强势者的手中,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而一般民众只能对此“顶礼膜拜”。北大作为昔日的开风气先河的急先锋,切不能沦落为祭起“孝”字大旗,挥舞道德大棒的守旧老人。少拿道德说事,多做制度建设,这才是北大应该做的事情。
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