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由安徽通史编纂委员会编、安徽出版集团旗下安徽人民出版社承担出版工作的《安徽通史》,于昨日上午在合肥举行了首发仪式。
本书采用开放式的编排方式,通过大量文字著述和图片展现安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风貌,突出地叙述了安徽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并把编写者的主观判断排除在外,展现给读者一个历史事实,还原安徽从古至建国初这个时间段的真实面目。
据悉,这套史著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文化建设顶级课题,填补了我省历史学科研究空白的开创性工程。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安徽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臧世凯出席了首发式。
八年的呕心沥血之作
为全面地展现安徽自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至今已有约340年的真实历史,2004年8月,安徽通史编纂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把《安徽通史》作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重大项目加以立项并启动。集结了省社科院、安徽大学、省党史办、省地方办公室、省档案馆等部门几十位著名史学家,历时八年才完成的呕心沥血的史著。
据介绍,《安徽通史》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金元、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共八卷十册,共600万字。时间跨度上自洪荒旧石器时代,下迄建国初的1952年。空间上则依照今天的安徽省版图为主,兼顾历史上曾属于安徽、后来划入邻省的地域。
大量新资料的发现和使用
充分利用第一手资料,收入近年来对安徽历史人物、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一些民间史料、研究成果,是这套史著的一个亮点。
作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安徽,不仅有李鸿章、陈独秀、胡适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还有桐城派、徽文化和建安文学等许多重要文化现象,这在《安徽通史》中都有很详尽的表述。对安徽早期历史较少研究的地方,则大量利用近年发现的考古资料补充文献资料。在近现代部分则利用报刊资料及档案,并使用很多前人在研究安徽清代史时未用或用得较少的资料,如《清实录》、《申报》等。
展现出安徽的历史特点
这套史著向读者展示了安徽的历史特点:本为东夷活动区域,大禹为治水来到安徽,并在涂山(今属安徽怀远)大会诸侯,安徽的东夷积极响应,自此开始融入中国主流。
其次,安徽灾难之多之惨烈绝非其他省可以相比。除了水患,还有各朝代的兵祸。
第三,在明代以前,今天的安徽总是分属于几个不同行政区域或不同政权管辖,并且这些行政区域或政权治所或不在安徽或在安徽却旋设旋撤,以致秦代以后安徽没有出现规模较大的都市。也因此,安徽未能形成可基本覆盖全省的皖文化。这在内地各省中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