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款鸭舌帽、橙色T恤衫,时不时入乡随俗般蹦出山东腔。8日,从“国庆七天乐”的舞台变身到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讲台,受聘该院兼职教授的“毕姥爷”毕福剑一亮相,就把学生们逗得捧腹大笑。(10月9日《齐鲁晚报》)
没有腐败,没有请托,没有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却有着无限深意的娱乐化。又一位演艺人士摇身一变戴上了教授的头衔。插科打诨之余便拥有兼职教授的头衔,称得上是“捷径教授”。须知,教授这个头衔是对一个知识分子才识和能力的肯定,能称得上是教授的人即便不是学富五车、能力出众,也要在某些学术领域有所建树。可惜在这样娱乐化的新闻中,皓首穷经似乎比不上艺人的“嫣然一笑”。
更为严重的是,明星演而优则仕或者体而优则仕的情况可谓是信手拈来,一个教授的头衔恐怕入不了某些人的“星眼”。或许当事人都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事实抑或没有笔者想象得那么严重。这不过是一种互利互惠的行为,大学借明星的名气来宣传自己,明星借大学的文气来包装自己。一来一往互相吹捧,无形之间大家都抬高了各自的身价,学校付出的是一个形式上的头衔,明星所付出的不过是即兴表演的几分力气,实质的付出为零,如此一来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要指出的是,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娱乐大有一种“愚乐”的味道,无论是俚俗如电视肥皂剧,还是庄严如高高在上的庙堂,到处都有娱乐的影子。所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娱乐本没有错,但过了那个度,娱乐变愚乐却值得推敲。“捷径教授”是愚乐化的典型标本,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不能在培养自己杰出的人才上下苦工?从这起事件中可以看出端倪,因为某些执掌大学的人本身就没有看重知识的力量,随意地将教授头衔做了人情。这样的态度之下,知识到底价值几何便是一个问题。
“捷径教授”还是少一点好。做学问需要的是沉得下去,而当演员需要能够调得动气氛,两者互不干扰,各司其职也没有什么不好。实际上事情本是如此简单,但现代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简单事情复杂化,教授与演艺人的杂糅便是一例。非要搞得非驴非马、非鸟非兽又是何必呢? 钱兆成